南平市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设区市,是一座“生态绿城”,作为闽江的发源地、福建的生态屏障,是地球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在全国全省前列。2021年南平市被确定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后,南平全力向着建设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进发,奏响了“文明蝶变”的新乐章。
“福小宣·潭人说理”宣讲小分队走进建阳区营口镇长埂村小源自然村。建阳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坚持正确方向,打造“信仰坚定”之城
南平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党组会议、市委理论中心组会议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等作为首要议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充分发挥宣讲阵地作用,组织“福小宣”“小红帽”“微宣讲”“银发宣讲团”等宣讲队,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福小宣”“闽山闽水物华新”等主题理论宣讲4.9万余场次,参与群众283万余人次。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网站”活动,指导属地新闻网站持续建好“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等40余个专题专栏,累计集纳推送相关稿件460余篇,使党的创新理论通过互联网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南平市“坚持生态优先 践行理想信念”青年环保大讲堂暨道德讲堂活动现场 南平市委文明办供图
提升市民素养,打造“崇德向善”之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南平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重视道德荣誉体系建设,选树市级道德模范253人、福建省道德模范9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6人。坚持开展道德讲堂“一月一主题”观摩活动11次,举办南平市道德模范巡讲活动12场,用“身边好人”带动身边好风气。2022年6月1日,《南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以法律形式来推动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制作短视频《与文明牵手、和法律同行》和H5《“争做文明有礼南平人”倡议书》,播放阅读超百万次;志愿服务深入人心,市、区机关单位党员领导干部每周约1000人次带头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全市有实名注册志愿者46.3998万人、注册团体7288个、记录志愿服务项目16.9879万个,服务时长2209.4565万小时。大力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齐头并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尚。
街头的朱子卡通IP系列公益广告 吴利武 摄
保护历史遗存,打造“文化厚重”之城
南平10个县(市、区)建县都在千年以上,是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文化、建盏建本文化的发源地。近年来,南平市以时代精神激活朱子文化生命力,打造世界级朱子文化品牌。2016年以来,大话熹游项目先后推出了《茶》《礼》《节气》等60集系列动画短片,通过人民日报、央视、共青团中央等单位所属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累计播放量超3亿次,“卡通朱子”文化IP日益深入人心。2021年12月,南平市联合中国社科院,高规格举办首届考亭论坛,多维阐发朱子学的时代价值和当代意义。大力推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10个,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0家,信息网络传播视听机构11家,数字影院22家,覆盖十县(市、区)政府所在地。不断稳步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120个乡镇基层服务网点实现地区书目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实施公开课项目和地方文献数字化项目等,累计完成近200节公开课制作,6000多版地方文献数字化。2022年以来下乡、进社区、进校园等举办公益演出126场,惠及群众人次约270万人次。结合“我们的节日”,在延平区商业城广场、武夷新区市民广场等建设百姓大舞台,常态化地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实现周周演出,月月精彩。打造“农村文化艺术周”“社区文化艺术周”惠民活动品牌,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一村一月免费观看一场电影,并为中小学生每学期免费放映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云谷水系海绵城市示范项目 张莎 摄
聚焦便民利民,打造“和谐宜居”之城
南平市始终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先行地。南平市行政区划调整后,武夷新区、延平新城、建阳西区生态城拔地而起,中心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功能日趋完善。今年5月1日,《南平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目前全市已打造出云谷水系、体育中心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海绵示范项目,谋划实施海绵城市建设项目183个,总投资46.2亿元。南平大力推动实施规模化花化彩化改造,打造花海23片、2公里以上的景观带23条。2022年,全市实施城市更新片区42片、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762个,新增口袋公园55个,新改建城市道路118.4公里、福道152.4公里,改造提升集贸市场21家,完成缆线整改5010处,整改光缆、电缆、光皮缆3486.49公里。完善社区“15分钟生活圈”,推进百姓身边健身设施建设,全市建设大中型场馆39个、各类运动场地8276个,其中延平区大中型体育场馆6个、各类运动场地1075个;健全医疗服务机构,全市城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50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67所,方便人民群众及时就医。全市森林覆盖率78.89%,主要河流水质状况全优,PM2.5浓度优于欧盟标准,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13.8万个,获评第六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潭城街道中南社区携手辖区单位移动公司党员志愿者们到五福桥河道旁开展“防汛同心 低碳同行 ”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南平市委文明办
创新城市治理,打造“人民满意”之城
南平坚持把“当下做”和“长期做”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制度,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畅通南平市12345热线受理渠道,做好对创建文明城市投诉问题的受理、分办、督办工作,实行标准化管理,压紧压实承办单位属地属事责任。建立“市区一体”共建机制,将创建文明城市任务分解到两区和市直各单位,逐一签领创建文明城市责任书,层层移交创建清单,确保责任到岗、到人。坚持“七分服务、二分管理、一分执法”,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管理网格,形成职能部门、街道、社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聚焦占道经营、乱停乱放、“滴洒漏”等问题开展6个专项整治行动,城市管理更加“精细、精准、精致”。在全市开展“星级文明集市”“清静车厢”“文明示范车”等创建评选活动,以行业示范带动文明提升,真正把“满意创建”落到实处。全市上下注重加强文明引领,党员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群体带头示范,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南平市委文明办 吴利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