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厝村的苏颂文化广场。(苏厝村供图)
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已成居民休闲好去处。(苏厝村供图)
雨后的小公园,红砖地像刚洗过一样干净,两棵颇有年头的龙眼树比平常更加翠绿,往里走,去年底新植的树都赶在春天里冒了新芽。这是记者近日走访全国文明村——厦门市同安区洪塘镇苏厝村所见的情景。
南北长13步,东西长36步,这个几步就能走完的口袋公园,几乎每天都要迎接嬉戏的儿童、散步的老人。一段时间以来,这种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口袋公园,渐渐覆盖同安城乡大大小小的角落,成为市民休闲生活的好去处。
农村荒地大变样 打造游客打卡地标
这座广受村民喜爱的口袋公园,位于村里苏颂文化广场的南边。很难想象,这里原本是200多平方米的残败之地——残砖零落,枯树横陈,杂草蔓延到悬空的废弃电线上……村民常常会提醒自家孩子:少去那里野。
该拿这片荒地怎么办?去年,借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契机,苏厝村开展“四线两区一公园”整治,发力推动进村入口、道路交通、房前屋后、空中缆线、绿化景观五大重点领域整治,把口袋公园的建设提上日程。
碍于苏姓外迁族亲的祖屋属性,这块地的修葺维护并不容易。“几次跟周边村民商量,达成了保留龙眼树、枇杷树的共识。”苏厝村党总支书记曾文委说,推平残垣断壁后,他带头捐款2000元,号召全体村民都献一份力。
铺设透水砖、安装排水设施、配备休憩椅和路灯……很快,一个口袋公园的雏形有了。“苏厝缺少吸引游客打卡的特色地标,所以我们把两棵大树植入公园。”第10片区驻村工作队队长黄志表示,一棵凤凰木、一棵蓝花楹,为今后红蓝交错的美景埋下伏笔。此外,他还动员村民合力修缮周边老厝,进一步延伸口袋公园的辐射范围。
口袋公园遍地开 丰富市民休闲空间
“可以散步的地方越来越多了。”——这是苏厝村村民苏女士最直观的感受,丰富的休闲空间不知不觉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小小的口袋公园并不起眼,却能显著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它们常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如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
在大同街道康浔村,活用一块闲置土地,增设石桌椅凳、电灯杆、榕树围栏等基础设施,成了村民纳凉谈天的好去处;在碧溪路的红砖浮雕景墙上,刻画同安文化名人吴必达的文章和画像,打造出富有文化气息的宣传阵地;在厦门市第二外国语学校北门的生物园,闽南建筑造型之下,点缀着金山棕竹、红枫、向日葵、蓝蝶花……2019年以来,同安区启动口袋公园工程项目26个,完工24个,累计投入资金2269万元,改造面积达5.22万平方米,主要对建成区中的零星边角地、闲置地或老旧小公园进行建设或提升改造,通过场地清理、铺设步道、景观修复、文娱设施提升等方式,为群众打造舒适、整洁、美观的休闲健身娱乐空间。
“我们平常不太注意口袋,但把手插进口袋就会感到温暖,口袋公园就是这样的存在,提供随时随地的幸福感。”同安区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见缝插针地建设口袋公园,并不断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合理配置自然资源和生态要素,充分考虑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以及休闲、游憩、观赏的需求,营造丰富的生态景观,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厦门日报记者 林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