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漳州
文明风绘就幸福景——漳州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http://wmf.fjsen.com 2023-05-04 17:24:29 来源:漳州文明网 责任编辑:兰楚文

一场场带着浓郁“乡土味”的理论宣讲,一次次有温度“冒热气”的志愿服务,一份份送达群众“家门口”的文化惠民套餐……近年来,漳州市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以实践之力点亮文明之光。

漳州三中排球队训练中。李林 摄

理论宣讲入心间

连日来,漳州市弘扬新时代女排精神“六进”系列活动陆续在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区、长泰区等地举行。

此次“六进”活动采取多维宣讲模式,拓宽了女排精神的宣传途径。在各活动现场,“六进”宣讲团成员代表接受授旗。活动期间,芗城区举办弘扬新时代女排精神主题文艺节目展演以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女排精神、廉洁文化、时代楷模、国防教育、市域社会治理等图片展;龙文区举办反映爱党爱国之情、体现女排拼搏精神的主题文艺节目和“女排精神”图片展;龙海区现场赠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和《女排精神——喊出时代最强音》书籍,并举行配乐诗朗诵、快报、手风琴合奏等主题文艺节目展演;长泰展出“新时代女排精神”书画、摄影、图片作品,专题宣讲新时代女排精神,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争优、争先、争效,推动新时代女排精神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网络,展现富美漳州新风貌,进一步学习弘扬“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新时代中国女排精神。

通过建强宣讲队伍、丰富宣讲内容和创新宣讲形式,积极宣传普及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各地将不断优化宣讲队伍、丰富宣讲形式、完善宣讲内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层讲师团等载体,与深化落实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及“七比一看”竞赛部署要求相结合,通过组织图片展览、专题讲座、开展党日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立体化推动新时代中国女排精神“六进”系列活动走深走实,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贡献力量。

志愿者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

关爱老人暖人心

4月22日,漳州市卫健委联合芗城区卫健局、东铺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进漳州万科城上城苑小区,开展“乐享生活 智慧助老”志愿服务活动。

活动中,志愿者向老年人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并就运用智能手机上网、健康知识查询、日常生活缴费、微信登录、和子女视频聊天等功能进行现场演示,对老年人日常使用智能手机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志愿者还一对一耐心地指导老人进行操作,教会他们使用网上挂号、在线预约专家等生活中常用的操作。

此外,医务人员还在现场为群众提供免费量血压、测血糖、健康咨询等义诊服务。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解答、周到热情的服务,受到该小区居民广泛点赞。

漳州木偶艺术学校的老师表演木偶

非遗文化育人心

近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暨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华安县高安镇高安中心小学,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遗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活动中,漳州木偶艺术学校的老师们灵活地操纵木偶,为师生们现场表演了精彩的撑碗、耍棍、舞狮、长袖舞等绝活,并以小学生们熟悉的老虎、狮子以及古典人物等木偶形象,现场教授小朋友如何用手指操控木偶,孩子们瞪圆了好奇的眼睛,不时发出“哇——”的叫好声,纷纷拍红了手。

学生黄佳莉对于如何用手指掌控手中的玩偶点头、挥手的技法特别感兴趣。她说:“在老师的手中,这些玩偶各个活灵活现,神采飞扬,非常有趣,让我大开眼界。非常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能经常来学校开展。”

华安县高安中心小学校长郑成龙表示,作为山村学校,平日里学生们近距离接触非遗艺术的机会并不多,期待这样的非遗艺术能够经常走进校园。“如果以后能够经常性地来学校开展这些艺术表演,传统文化就能在我们的学校扎根,发芽。我们的孩子还有我们的老师就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木偶艺术的独特魅力。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也具有深远意义。”

漳州木偶艺术学校老师陈毅强表示,系列活动将到各个县区进行演出,在剧目和表演方式上也会进行一些特色化区分。“针对小朋友,艺术团主要以人偶同台的形式进行表演,让小学生能近距离感受人偶同台的欢乐氛围,演出结束后,我们还可以手把手教孩子们木偶表演的基本技法。而对于中学生,我们就会选择剧目进行演出,有剧情,更有教育意义。”

本次活动将走进漳州市各县的中小学,将校园教育与非遗文化相结合进行深入推广。漳州木偶艺术学校校长、书记吴蘋说:“我们团队下一站将会到东山、漳浦等各个县(区),特别是山区的小学或者高中,希望漳州本土的优秀文化、民族艺术能在我们的活动中传播下去。”(漳州文明网)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