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连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立足当地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将非遗文化作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抓手,围绕理论宣讲、阵地建设、队伍培育和活动开展,用志愿服务促进非遗文化传承,用非遗文化传承推动文明实践落地生根,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文明风4月10日讯)
以非遗文化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落地生根,不失为一条新途径和好途径。从连城县的实践试点看,他们将非遗文化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深入拓展,更好叠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各项效能。
“非遗+理论”让党的创新力量在群众中“活”起来。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和理论宣讲融合,是一举多赢的好事。连城以非遗文化为载体、党的理论宣讲为内容、非遗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为主力军,结合党的创新理论及党的二十大精神,不仅创作了一批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新作品、新形式,让更多群众在欣赏非遗文化同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以当地“金唢呐文艺宣讲”志愿服务队为例,闽西特色客家音乐人将唱腔优美、词句丰富、词曲通俗易懂、地方文化特色鲜明的闽西客家十番音乐与党的政策方针有机融合,精心创作了“南词鼓书”《圆梦中华》、说唱节目《红土精神耀闽西》、诗朗诵节目《追步红色脚印》等优质作品,更能以群众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群众中“活”起来。
“非遗+阵地”让群众文化生活“丰”起来。要更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尤其是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仅能让群众从中汲取力量,在乡村振兴上大步向前。连城县注重文化阵地建设和客家非遗文化传承相结合,依托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不断丰富文明实践的功能内涵,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无论是当地四堡雕版印刷流程馆、木偶艺术传习中心、姑田大龙展陈馆,还是连史纸传习中心、连城拳传习中心,以此作为文明实践的重要基地,既充分展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又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传承活动,大大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非遗+队伍”让非遗传承队伍“火”起来。非遗传承关键在人,连城县通过整合优质资源,积极挖掘非遗传承人、文艺人才、文化能人,组建“连城非遗 薪火相传”志愿队伍,让更多本地的年轻人,投入当地的非遗保护传承中,大家积极编写出《莲韵乡土》学习教材,编创表演的提线木偶课本剧《沉香救母》《汉韵》《西门豹》优秀作品,在省、市得到了很好推广。这样的活动,大大激发了乡村人才投身非遗保护的积极性,为非遗传承和理论宣讲更好“活血”“造血”,激励年轻一代为更好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出力。
“非遗+”出文明实践“新天地”,可推而广之。各地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上,更要盘活当地非遗资源,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精神食粮,一方面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另一方面让党的理论为群众走进新时代凝心聚力赋能!(福州文明网 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