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龙岩 > 连城县
连城:让非遗文化在文明实践中绽放新光彩焕发新活力
http://wmf.fjsen.com 2023-04-10 17:56:39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文明风4月10日讯 近年来,连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立足当地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将非遗文化作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抓手,围绕理论宣讲、阵地建设、队伍培育和活动开展,用志愿服务促进非遗文化传承,用非遗文化传承推动文明实践落地生根,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金唢呐文艺宣讲”志愿服务队进景区展演活动

“非遗+理论”铸牢思想引领之魂

为推动非遗文化传承和理论宣讲,连城以非遗文化为载体、党的理论宣讲为内容、非遗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为主力军,结合党的创新理论及党的二十大精神,创作了一批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新作品、新形式,让更多群众在欣赏非遗文化同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金唢呐文艺宣讲”志愿服务队,致力于传承发扬闽西特色客家音乐,将唱腔优美、词句丰富、词曲通俗易懂、地方文化特色鲜明的闽西客家十番音乐与党的政策方针有机融合,精心创作了“南词鼓书”《圆梦中华》、说唱节目《红土精神耀闽西》、诗朗诵节目《追步红色脚印》等优质作品,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文艺演出80余场次,服务群众8200余人次,把党的创新理论“唱出来”“演出来”“展出来”,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群众中“活”起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落地见效。

连城县四堡雕版印刷流程馆

学生在连城县姑田大龙展陈馆观看志愿者抬龙头

“非遗+阵地”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近年来,连城县注重文化阵地建设和客家非遗文化传承相结合,依托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不断丰富文明实践的功能内涵,提升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地域文化特色。目前,已建立四堡雕版印刷流程馆、木偶艺术传习中心、姑田大龙展陈馆、连史纸传习中心、连城拳传习中心等12个文明实践基地,相关基地不仅用于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保存非遗文化资料,还被作为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的固定场所,让群众零距离地触摸“非遗”产品、了解“非遗”文化,感受“非遗”魅力,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广大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认同感,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让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价值得以凸显。

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

非遗志愿者教学提线木偶戏

“非遗+队伍”培育新生传承力量

在连城县非遗保护与传承中,人才培养也是关键要素。通过整合优质资源,积极挖掘非遗传承人、文艺人才、文化能人,组建“连城非遗 薪火相传”志愿服务队10余支,大力培养新生代非遗传承力量,使保护连城非遗文化力量重焕生机。

提线木偶戏在连城有着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提线木偶文化,连城县成立了“提线木偶”志愿服务队,通过进校园开设提线木偶兴趣小组,使青少年儿童能更好地了解、学习和传承提线木偶文化。连城县实验小学开设提线木偶进校园已十多年,编写出《莲韵乡土》学习教材,让提线木偶校本课程常态化、课程化有了保证,展示项目《传承民间艺术,开发校本课程—“提线木偶”校本课程的构建》获福建省教育厅三等奖,编创表演的提线木偶课本剧《沉香救母》《汉韵》《莲韵》《人偶情》《西门豹》等先后获得省、市、县各级奖项。

连城拳展演活动

“非遗+活动”焕发文明实践活力

为了让非遗文化“活”起来,连城县以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为契机,利用“我们的节日”“文化遗产日”等各类重大节庆和文化旅游活动,举办“艺术系列公益讲座”,由非遗文化传承志愿者授课,内容涵盖雕版印刷、客家木偶戏、芷溪花灯、连史纸等技艺,用好、用活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享受精神食粮。广泛开展“非遗进文明实践所(站)、进校园、进机关、进军营、进景区”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非遗展示展演活动800余场次,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将非遗传承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感受独特的非遗文化魅力和浓厚的传承氛围。(连城县委文明办 邹盈 林凡琪)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