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吹拂,船身慢摇……闽江入海口五虎礁附近的海域宽阔、波涛涌动,这里是承载着不少福州市民无尽思念和牵挂的地方。1997年以来,1500多名逝者在此闻涛而眠、枕浪而息,无火烛和纸钱,有鲜花和海风相伴。
今年清明,福州市预约海葬的人数超过300人。3月30日上午,满载家属思念的船舶驶向闽江入海口,以特别的方式来送故人最后一程。
大海见证绿色殡葬
时间回到1997年4月3日,福州在全省率先组织骨灰撒海。当天,载着4名逝者骨灰的船从闽江旅游码头(即台江码头)驶出。经过2个多小时的航行来到五虎礁,伴着《葬礼进行曲》,家属将骨灰、花瓣撒进大海。
26年过去,骨灰撒海的总数从4例增长至1500余例,参与者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一股殡葬清风吹拂榕城大地。
谈及为何选择海葬,参加本次骨灰撒海活动的市民赵景伦表示,他父亲是一名自然科学家,深耕生态环保领域,回归自然是老人心中此生最好的归宿。早在1996年,他父亲就立下遗嘱选择魂归大海,特别交代家人身后事不要大操大办,一切从简。
“父亲于2001年过世,我们一直把骨灰存放起来。后来看到了他留下的遗书,我们五个兄弟姐妹商量后,决定尊重父亲的遗愿。”赵景伦说,“这次我们用50枝菊花告别父亲、母亲和姐姐,将我们的思念融入闽江和大海。”
经过3个小时的航行,3艘船在指定海域停下。“嘟——嘟——嘟——”三声汽笛声响起,家属们在礼仪人员的指引下,依次走上甲板,将亲人的骨灰撒入万顷碧波,并撒下白色、黄色的菊花,寄托无限思念。
泪水和着海水,涛声伴着呜咽,家属们久久伫立于船头、船尾,与已故亲人作别。
自上个世纪50年代提倡火化以来,福州一直为殡葬改革努力。从土葬到火葬是殡改的第一次革命,从火葬到不保留骨灰则是殡改的第二次革命。
今年,福州推出了海葬补贴政策,对参加骨灰海葬活动,且逝者生前为福州市户籍的,给予申请人3000元的奖补,进一步引导群众转变丧葬观念,推行节地生态安葬。
“政策一出,我们就收到了很多的咨询电话,今年参与海葬的人数更是创新高,预约海葬的超过300人,因此我们计划在3月30日和4月18日分两批次开展海葬活动,参加本批次海葬的就有近100人符合奖补条件。”福州殡葬事务中心主任洪翔说。
生态安葬渐入人心
福州从2000年开始,大力推进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城乡公益性骨灰楼堂和公墓建设的实施意见》《福州市骨灰海葬奖补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在省内率先推出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海葬等形式多样的葬法送别逝者,形成了以福清市为代表的“生命公园”建设模式,节地生态安葬率超过90%。
在此基础上,福州市于2016年免除了报名参加海葬的家属所需全部费用,2019年免除了五城区(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群众的基本殡葬服务费,进一步降低群众丧葬成本。
更有仪式感,也是许多家属参加完海葬的深切感受。“参加海葬有两个仪式现场,上午我们在市殡仪馆千秋堂向亲人们作最后的告别,随后登船前往入海口抛撒骨灰,整个过程中都有专业的礼仪人员引导,整个流程庄严肃穆、简约文明。最后还为我们发了一本海葬证书,仪式感十足。”市民黄先生说,这种生态环保、文明简易的礼仪,代替了传统祭奠中烧纸、焚香、上供、叩头等繁琐礼节,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
选择海葬后,逢年过节如何进行祭扫?市民林女士2019年参与市民政局举办的海葬活动,她告诉记者,海葬是婆婆的遗愿,她和丈夫也十分支持。“我们这一辈的亲属很多都在外省,甚至国外,婆婆选择以这样的方式长眠大海,我们无论在哪里想起她,都可以到海边撒些花瓣纪念。”林女士说,逝者既然已经回归自然,那么就无需介意祭奠的地点,此后无论身处何处,都可缅怀故人。
推广普及任重道远
作为节地安葬方式,海葬究竟能节约多少土地呢?
洪翔算了一笔账。按每处墓穴主体面积占地0.8平方米左右计算,1997年至今海葬的1300多份骨灰原本共需占用1040多平方米的土地,海葬等于新增同样面积的绿化区域。倘若加上墓穴周边绿化、过道等面积,一处墓葬基本占用超过1平方米土地,1300多个墓穴就需要占用土地约1500平方米。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按照福州目前市场价格,经营性公墓陵园一块墓地的价格通常要数万元,通过倡导生态安葬,可以让更多的人从繁琐的殡葬流程和沉重的丧葬负担中解脱出来。”洪翔说。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甘满堂认为,骨灰撒海是一种打破“入土为安”传统观念,体现厚养薄葬文明新风的绿色生态骨灰葬法。但是考虑到传统殡葬观念根深蒂固,想要改变需要政府、媒体等大力倡导,开展多样化的生命纪念活动。建议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加快市级、乡镇公益性公墓建设,让群众更加有针对性地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下一阶段,福州市民政局将聚焦群众“逝有所安”的基本需求,继续优化殡葬设施规划布局,加大公益性殡葬服务供给,补齐殡葬基础设施短板,深化殡葬领域移风易俗,落实落细殡葬惠民政策,进一步提升民政服务质量。(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