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十五个植树节到来之际,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2022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全国完成造林383万公顷,种草改良321.4万公顷,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84.73万公顷。全年发布“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各类尽责活动262个。目前,我国森林面积2.31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24.02%;草地面积2.65亿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0.32%。(3月13日人民日报)
春天,我们种下一苗新绿,期待一片绿荫。数据表明连续30多年保持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国土绿化再获新成果,地球家园又添 “中国绿”。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持之以恒扎实推进,人居环境不断美化,国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陶醉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的诗情画意里,人们大大增强了植绿爱绿护绿的内在自觉,更对点“绿”成“金”、增进生态福祉满怀新的憧憬。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植树造林在我国有悠久历史,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植树、爱树诗篇。“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树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唐代于鹄的诗形象地揭示了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朴素道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今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越发深入人心,植树节已经远远不只是植树,而是一种文化传承,是一种理念坚守,是一种责任担当,更成为一种幸福追求,植入了生态文明、生态富民和生态强国的梦想。
“我们每个人都是乘凉者,但更要做种树者。”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从几代人坚守的塞罕坝林场到数亿人参与的‘蚂蚁森林’项目,从浙江“千万工程”到“库布其治沙模式”,从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打造国家森林乡村,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到形成经济林、木竹材加工、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四个年产值超万亿元的支柱产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扮美了家园,扮靓了生活,也诠释了奋斗之美,是对美好未来的绿色守望。
又是一年植树节,人们纷纷扛上铁锹,走进城市公园、小区荒地和街道废弃地,自发栽种树木,为城市添绿。青少年户外栽“希望树”,沐浴美好春光,也植入成长的美好憧憬;家长陪同孩子栽“亲子树”,种下期冀也植入了亲情之美;郊游、踏青、植树成春天的时尚,在融入大自然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惬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植树节是最具仪式感的“迎春礼”。从植树节到植树月,从植树造林到植树造景,从植绿到播绿、护绿、爱绿、兴绿,从“线下植树”到“网上众植”,在植树节叩响春天的大门,在别开生面的仪式感中增进认知、激发共鸣、勉励同行,我们一起谱写更加精彩的生态文明华章。(泉州文明网 范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