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晋江市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马勇,泉州市资源规划局土地储备中心综合科科长黄建东,鲤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六中队指导员、三级警长苏剑锋,泉州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科副科长彭华烨,泉州市投资贸易促进中心干部杨华等5位干部。他们以争优、争先、争效的奋进姿态,只争朝夕、实干笃行,彰显了新时代担当者的拼搏状态、成效业绩、为民情怀。
晋江市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马勇
经济社会发展“护航员”
“2022年晋江火灾总量下降33.6%!”近日,当全年火灾数据统计出来后,晋江市消防救援大队副大队长马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火灾形势平稳可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入队的5000多天时间里,马勇灭火执勤冲前线,防火监督在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着不平凡的人生。
鞋材产业作为晋江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企业数量众多,小微企业占比大,火灾隐患风险等级较高。如何有效防范鞋业产业重大火灾风险,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是马勇这些年思考最多的问题。
“既要抓实鞋材厂房仓库、自建房加工场所等高风险场所具体隐患的整改,又要从制度机制建设上同向发力!”为此,马勇牵头开展区域隐患专项整治,健全小火快处、用电监测、税赋共治等5个长效机制,落实防火墙硬隔离、照射剂防溢框、电线穿管保护等有效举措,推动整改提升4524家鞋材企业。同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他牵头制定规范性文件3份,定期分析研判消防安全风险隐患,逐个行业领域明确责任单位,推动消防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坚决扛起保安全护稳定的责任。
作为晋江市消安委办副主任,马勇还常态化组织开展火灾警示教育和业务培训,在年终岁末、复工复产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约谈提醒,消防安全关键岗位受众达1500多人次。他时常深入企业、出租屋等,用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的语言讲解消防知识,教授灭火器、疏散通道等消防检查要点,手把手指导下村干部、网格员、企业现场管理人开展防火检查。他跑遍晋江市20个镇街100多个村(社区),实地检查400多家社会单位,指导整改500多条火灾隐患。
救民水火、护航经济、给人民以力量的初心使命,铸就了包括马勇在内的消防人对党和人民、对消防救援事业的忠诚与担当。马勇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传承弘扬“晋江经验”,融入省委、市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中,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做经济社会发展“护航员”,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泉州市资源规划局土地储备中心综合科科长黄建东
盘活低效用地“撑旗手”
虽身处平凡岗位,但工作内容却不平凡。近段时间,泉州市资源规划局土地储备中心综合科科长黄建东默默扎根于城镇低效用地开发试点工作。在他看来,“不打折扣、保质保量地完成试点工作的每项任务,是作为一名资源规划人的职责和使命,更关乎一座城市的未来”。
2022年9月30日,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泉州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政策。“一方面,这项试点政策对于泉州而言,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意义极其重大,为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创造有利条件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对我个人而言,能够参与其中,是一种荣幸,更是一种责任!”黄建东说道。
试点工作启动之初,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足的现实压力。临危受命的黄建东被抽调进入“泉州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工作专班”,担任城镇低效用地开发组组长,牵头承担任务最重的城镇低效用地开发试点工作。
小组长既是组织者,也是践行者。在全面推进试点工作的半年时间里,黄建东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连续加班作战数月。顶着一股拼劲儿,他高效组织完成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低效用地调查方案、推进试点示范项目、撰写首批政策包等一系列工作成果。同时,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技术交流,为试点开好局、起好步发挥了关键作用。
目前,首批23个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示范试点项目按序时进度推进。“试点工作刚起步,未来的路还很长。”黄建东表示,下一阶段,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要求,用好用足国家试点政策,加强全域规划统筹,更大力度盘活利用低效用地,闯出一条富有泉州特色的盘活利用低效用地新路。
勇当试点“撑旗手”,甘做一线“守门员”。像黄建东这样默默奉献的资源规划人还有很多,他们勇挑试点重任,争当改革先锋,以实际行动和满腔热血,助推试点工作不断走深走实,为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贡献力量。
鲤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六中队指导员、三级警长苏剑锋
公安刑侦战线“苏神探”
他是同行眼中的刑事情报研判专家,时常为全国各地同行耐心解答案件难题;他常年“游走”于数据空间,擅长从海量数据中抽丝剥茧,让数据变得“有温度”“会说话”……他是鲤城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六中队指导员、三级警长苏剑锋。在同行眼中,他勤恳敬业、拼搏进取、屡破要案,是泉州公安刑侦战线上的一名“智慧尖兵”“鹰眼神探”,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刻苦钻研,屡破要案。“警察,别动!”2021年7月8日深夜,一场紧张的抓捕行动悄然展开。潜逃24年之久的命案在逃人员张某旺被鲤城公安分局民警成功抓获归案。将他揪出来的,正是被誉为“鹰眼神探”的苏剑锋。
苏剑锋的这双“鹰眼”,还得从2016年说起。被抽调至分局合成作战中心后,他开始参与专业侦查工作。面对全新领域,苏剑锋专门购买侦查类的书籍进行钻研,认真汲取100多篇侦查经典案例的精华,并向同行侦查能手请教,撰写笔记进行归纳。他将自己数年来在专业侦查中总结出的做法,固化成模型,并利用模型进行深入解析,实现了精准化前端搜寻。利用该模型,他在短时间内成功发现了命案逃犯张某旺的踪迹。之后,他又运用该模型成功抓获了另外22名全国命案积案在逃人员。
守护平安,书写担当。在2022年的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暨“红盾2022”系列攻坚行动中,苏剑锋带领团队筑牢社会平安“防护墙”,协助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232名,其中逃犯14名。今年,按照省委、市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要求,苏剑锋积极响应号召,研创专门追逃技战法,在一个多月时间内成功抓获了25名犯罪嫌疑人,给人间“烟火气”装上“安全阀”。
“牢记使命,为正义而战!”苏剑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刑警本色,用职业信仰捍卫法律的权威。从警以来,他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获评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刑事情报研判专家等荣誉称号。2022年,他还代表我省参加全国公安系统智能化应用比武竞赛并夺得一等奖。
泉州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科副科长彭华烨
交通争规列盘“实干者”
“厦门至北京的航班取消了,请马上帮我们购买福州到北京的机票!”2022年8月8日,是递交首批国家综合货物枢纽补链强链城市申报材料的最后期限,面对因疫情出行管控的突发情况,泉州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科副科长彭华烨与时间赛跑,一路辗转奔波,终于在最后时刻按期将申报材料递交到交通运输部和财政部。
事情还得从去年6月30日说起。当时,财政部、交通运输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申报评审工作的通知》。彭华烨回忆说,“面对时间紧、底子薄、任务重等困难,我们按照领导工作部署火速组建申报专班。专班采取封闭式集中办公,‘5+2’‘白+黑’连轴运转,将调研摸底、项目策划、方案编制及送审等按正常流程需3个月的工作量,缩短至15天内完成。”申报材料提交后,彭华烨与各级领导多渠道、全方位争取上级支持,推动方案顺利通过形式审查。
“越是急难险重,越能看出党员干部担当!”在交通运输部、财政部联合开展竞争性评审答辩中,彭华烨协助全程保障,并顺利通过答辩。泉州也从100个符合申报的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批15个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之一,顺利实施可获得中央资金支持10亿元,为泉州交通运输行业单笔奖励性补助资金之最。
近年来,彭华烨负责全市交通运输规划、计划编制工作,为争取更多项目列入重点规划取得资金支持,他积极出谋划策、靠前服务,全过程、保姆式指导相关县(市、区)开展规划和计划编制,其中,国道228线台商及石狮段、国道358线安溪段等项目顺利列入“十四五”中央车购税投资计划预备项目盘子;去年4月份和9月份,交通运输部先后下达我市国道228线台商投资区及石狮市等3个提级改造路段、国道358线安溪城厢至官桥公路工程中央车购税补助计划14.94亿元,创普通公路争取中央资金年度之最。
在彭华烨等一批交通人共同努力下,2022年度市交通运输局争取上级补助资金增量列全市市直单位第二名,有效缓解项目建设资金筹措难题,为我市“十四五”交通规划项目顺利实施注入了强心剂。
泉州市投资贸易促进中心干部杨华
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退伍不褪色,坚守无私奉献的军人本色。作为一名军转党员干部,泉州市投资贸易促进中心干部杨华忠于职守,在新的“战场”上,续写退役军人新风采。
转变角色,崭露头角。从军队退役后,杨华转入市投资贸易促进中心,迅速实现由“军”到“民”转变,在新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边加强理论学习,一边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实际,杨华在岗位中刻苦学习、默默奉献,为泉州商务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其中,为做好省级以上开发区年度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他积极对接省商务厅,并与各地开发区一一对照考评标准,帮助完善补充考评资料100多项。在包括杨华在内等基层干部共同努力下,泉州多个开发区考评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前列,成绩斐然。
化身尖兵,冲在“疫”线。“若有战,召必回”“冲锋第一线,战斗最前沿”……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话语,是刻在杨华骨子里的铮铮誓言。
在此前的战疫期间,杨华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号召,积极请缨奔赴基层一线,出色完成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尤其在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玉坂村驻村期间,他带头检查菜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50多次,每天参加健康监测点志愿服务,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
不畏艰苦,用情援藏。在中央与全国兄弟省市对口支援西藏发展大背景下,泉州与洛隆山海一家亲,携手共奋进。当得知单位需要选派一名技术人才援藏,杨华在做好与家人思想沟通后,毅然报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援藏期间,杨华任洛隆县商务局副局长。他克服高原反应等困难,发挥资源优势,奔波于雪域高原,对接客商考察、协调有关部门,参与推动4个项目签约落地,推动近10家企业入驻洛隆县扶贫(泉洛)特色产业园、完成投资2.2亿元,累计帮助解决就业200多人。一份成绩单,见证了杨华曾在高原上践行誓言,书写爱拼敢赢的援藏答卷。
援藏结束后,杨华借调至市商务局办公室,除了做好参谋助手和宣传工作外,还积极做好纺织服装提质增效等重点项目服务保障,确保快速高质量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泉州晚报记者 吴宗宝 通讯员 唐熹霖 侯剑峰)
记者手记
“赛马场”里跑出“加速度”
干部干部,以“干”为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是好干部的必备素质,也是干事创业的必要条件。
“赛马场”之所以竞相驰骋,是因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泉州面向全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选树“担当者”,通过搭建“赛马”舞台,推进“赛道选马”,大力选拔使用一批一线赛道脱颖而出堪当重任的干部,储备培养一批有潜力、有能力、有干劲的优秀干部,大力营造“能者上、优者奖,庸者让、劣者汰”的政治环境,让更多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大展拳脚、挥洒汗水、实现价值,在全市营造了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浓厚氛围。
记者在采访中观察到,随着“担当者”这一“赛马”机制启动运行,不论是在招商引资领域,还是在片区拆迁、重点项目、改革创新、党的建设等领域,全市上下纷纷树立“抓落实、拼实绩、比贡献”的鲜明导向,以担当带动担当、以作为促进作为,持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大家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责任感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在“赛马场”里跑出“加速度”,为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丝名城”建设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宗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