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三元区持续深化常态化文明城市(区)创建工作综述
春天至,万物生。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行走在满目春色的三元大地,犹如一幅移步换景的画卷,处处都有文明之景。
2022年,三明市三元区纵深推进常态化文明城市(区)创建工作,以“发展”“民生”为画笔,挥毫泼墨,不断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和管理水平,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百姓的心中画出了连绵不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2022年省级文明城区测评中取得优异成绩。2月15日,全省文明办主任会议通报了,2022年度省级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测评情况,在全省31个参评城区中,三元区测评成绩位列第七受通报表扬!
如何丈量这幅画卷中“幸福的长度”?三元区用一个个文明的实践行动,一项项具体的惠民工程给出答案。
一直以来,让文明之花常开盛放,这是三元区文明创建工作的一道必答题。为此,三元区委、区政府秉持一颗“匠心”不断探索,早早下定决心,将城市管理提升为常态化、长效化的建设行动,努力绘制出一份文明实践常态化的路线蓝图。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2022年4月16日,一份《三元区2022年创城工作实施方案》,经过充分酝酿后正式出台,坚持问题导向,按照“补短板、增强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重点围绕“一项改革、二大改造、八项整治、八大提升”,推进创城工作常态长效的构想跃然纸上。至此,“常态”“长效”这两个关键词,被摆到了三元区文明城市(区)创建工作的突出位置。
着眼于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构建“点线面结合、管理无盲点、智慧型城管”新格局,重点抓好环卫管理模式一体化、主次干道与社区城市管理、物业管理提质扩面、社区基础设施维护提升等改革;加快农贸市场、小区及街巷微改造,实施市区农贸市场星级评选,逐步取缔或规范马路市场,并着力破解老旧小区改造进度迟缓、覆盖面小问题;实施文明交通、二手车市场、夜市摊点、汽车维修美容及摩托车销售店等占道经营、文明养犬、社区小区违章搭建、“僵尸车”、主次干道退红用地及公共广场管理等八项专项整治;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社区管理、乡村环境、公厕管理、市场监管、文旅场馆、城市商贸综合体、校园周边环境等“八大提升”行动……伴随着创建成果一个个初显,人民群众脸上绽放的笑脸也越来越多。
然而,三元区创城并未止步,深化常态化创城工作的步伐仍在滚滚向前。2022年12月15日,《关于进一步深化常态化创城工作方案》细化出台,“一竿子”到底联动创,推进城市管理常态化、交通秩序整治常态化、市场管理常态化、街道社区治理常态化、群众参与常态化、指挥体系常态化、文明实践常态化、督促检查常态化也成了三元区文明创建的“法宝”。
三元区开展文明交通行动
一剂良药:除了顽疾,暖了民心
人民群众的“幸福清单”,是三元区文明城市(区)创建的“责任清单”。人民群众的“点赞量”,是检验文明创建的“含金量”!
遵循着这个标准,三元区“八个常态化”推进创城工作常态长效举措,项项铿锵有力,步步改革更是脚踏实地。在三元区委文明办主任肖俊杰看来,“八个常态化”推进创城工作如一剂良药,除了顽疾,更暖了民心。他坦言:“文明城市(区)创建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题,而是一道推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只能答好答优的必答题,是在渐进拉高城市文明的标尺。三元区在文明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通过补齐民生短板、提升管理体制、营造文化氛围,不断将文明融入城市肌理,让城市绽放文明风采。”
在助推三元区创城常态长效上台阶过程中,一支由区委文明办、区城管局、区市场监管局、市交警直属一大队、二大队、区农业农村局、区文旅局和各乡镇街道等十余个部门组成的创城队伍形成合力,共同攻坚,只为答好这份满意的文明答卷。
城管改革作为常态化创城的重点,三元区城管局锚定重点突破。“今年2月1日,我们正式将列东街道、徐碧街道基层执法中队‘人、财、物’整体划转至街道,由属地统一管理,共下沉街道执法队员49名,配置各类巡逻车辆16辆,实现城管力量向社区、小区、背街小巷延伸。”三元区城管局副局长李欣介绍。
为了整治不文明“顽疾”,还原城市美丽容颜,三元区城管局持续开展网格化巡查,进行二手车占道经营专项整治,通过“零点行动”加强夜市摊点管控,集中整治市场、校园周边市容秩序及不文明养犬行为,加大广告治理力度,严格监管渣土运输及扬尘。一年来,共清理占道经营14300余起,对辖区内20余家二手车商家宣传劝导200余次,整治大排档、烧烤摊等摊点670余摊次,宣传劝导不文明养犬行为90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上路巡查2100余人次,共查处撒漏、未密闭、乱倾倒等违法行为312件。
交通秩序整治作为城市管理的“堵点痛点”,市交警直属一大队、二大队下狠功夫。为此,三元区交警部门持续打好交通秩序整治攻坚战,强化电动自行车管理,并做好文明交通宣传等工作。
“一年来,我们将勤务责任区域划分为下洋、城关、富兴堡、白沙4大网格,实行大队领导分片包干、中队负责人分段负责、民辅警分点治理,定时段、定路段、定路口、定目标、定职责,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5654起;针对城区电动自行车无牌和不戴头盔现象,将挂牌阵地前移,设立电动自行车流动挂牌点,共为15521辆电动自行车挂牌;对醉驾人员开展社区矫正服务,让他们协助交警纠正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真正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市交警直属二大队秩序一中队队长伍勇华说。
共赴“文明之约”,塑造文明之城,还离不开常态化环卫、市容的督查和巡查。三元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范崇镇表示,去年3月,三元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两区环卫整合工作,制定了统一管理方式、作业模式、考核标准的“三统一”环卫发展工作模式,建立了一级道路清扫、公厕、二级环卫等3支环卫督查队伍,通过建立考核奖惩机制,评选年度“特优城市美容师”“城市美容师”“星级保洁员”等,进一步提升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此外,三元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还借助科技手段,建设“智慧环卫管理平台”,并形成垃圾分类宣传系统化、投放便利化、收集智能化、运输专业化、处置无害化、循环利用资源化的管理模式。
如今,随着城市管理、交通秩序整治、督查检查等的常态化,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曾经城市管理的“堵点痛点”逐渐成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支点”。
三元区改造农贸市场
一次联动:补了短板,美了环境
路平了、灯亮了、线齐了、景美了……三元区街巷整洁,秩序井然,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离不开三元区文明创建队伍的联动与接力。
高岩市场、红杏市场、列西综合市场……这些曾经在老三明人眼中脏、乱、差的老菜市场,如今已经完成了“颜值”与“内涵”的双提升,以整洁、卫生、文明的全新形象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舒心的买菜环境。
听民意,解民忧,民生跟着民声走。三元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强介绍,去年以来,三元区市场监管局成立驻场工作专班,加快推进农(集)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实现“项目化”管理、“闭环式”运行,共投入500余万元,出动1500多人次,清理垃圾500余吨,完成22个“菜篮子”的华丽“变身”。其中,在提升农贸市场基础设施上,与属地镇街、施工单位密切配合,采取“一场一策”工作举措,对市场内部“空中飞线”进行全面整治,对墙皮脱落、墙面脏污进行全面粉刷,对下水道等排污管路进行全面疏通,对地面破损、消防设施破旧进行全面维修和更换;在完善农贸市场软件设施上,制作设计了各类制度牌128块、公益广告135平方米、公示栏28个;在有效维护农贸市场动态卫生上,干部下沉一线,对负责的农贸市场实行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同时增聘20名清洁工加强保洁力量。
在农(集)贸市场常态化管理中,活禽屠宰管理也是其中重要一环。为此,三元区农业农村局进一步完善活禽经营常态化管理联络人名录,建立联络机制,推动信息共享;紧盯各街道农贸市场及沿街活禽经营场所,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开展联合巡查,督促活禽经营户做好动物防疫和清洁卫生管理工作;对活禽经营场所开展标准化改造,形成相应的规范标准,全面改善三元区活禽经营的环境;落实屠宰监管职责,派驻动物检疫员实施驻场屠宰检疫,切实把好屠宰检疫关口。
文明创建,是让群众迈向“美好生活”永不停歇的幸福接力。
在这场幸福接力中,城关街道也参与其中。
“居民有所求,我们街道有所为。”三元区城关街道办主任张林说,通过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空中缆线等问题,街道实现了综合治理常态化;通过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维护、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实现补齐短板常态化;通过强化阵地建设、加强宣传引导、丰富志愿服务,实现文明实践常态化。一年来,城关街道依托明心通、e三明、社区服务热线等渠道,实时收集梳理居民反映问题1000余件;完成路面及盲道修复、硬化60余处,补齐水沟盖板200余处,修缮路灯150余盏;劝导占道停车千余次,拖离清理“僵尸车”60余辆,新增、补划辖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1817个,集中整治空中缆线717处;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00余场次,辐射24000余人次。
城关街道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让生活在辖区内的居民收获满满的幸福感,这仅是三元区试点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推进街道社区治理常态化的一个缩影。一年来,三元区以社区为创建单元,整合街道、挂点区直部门、辖区文明单位和城管、环卫、公安、交警等执法队伍力量至社区子网格,实施“网格管理、分片包干”推进机制,有效落实“街呼区应、上下联动”“六联六建”工作机制。
一次次的联动,一桩桩的实事,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创建带来的实惠。
三元区举办“道德实践主题活动”展览
一个传导:营造氛围,唱好旋律
市民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最大受益者。去年以来,三元区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导向作用,激发全民参与热情,撬动社会各方力量构建起“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共同唱好文明创建的“主旋律”。
“我们主要通过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推送移动、电信等宣传短视频,召开居(村)民夜谈会等形式,积极引导广大市民以实际行动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共建美好家园。”三元区委文明办主任肖俊杰详细介绍,一方面,三元区组织开展了“文明实践日 党员带头行”活动,并引导机关干部志愿者深入社区、街巷开展创城知识宣传。另一方面,利用晚上时间,开展“居(村)民夜谈会”,向居民、村民详细讲解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区)的重要意义和创城举措,对文化旅游消费、法治教育、移风易俗等群众不了解、不熟悉之处进行详细解释。
2022年,三元区累计开展文明实践活动350余场次,发放《三明市公共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本知识问答》等宣传册8万余份;通过微信宣传、数字电视投播开机广告等形式受众16万多人次,在社区、小区入口等显著位置更新制作“文明创建应知应会知识”公益广告1000余幅。
三元区在文明创建过程中,绘就全民共治共享的“同心圆”,增强城市治理的“向心力”,离不开一支新时代文明实践特派员队伍。为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深走实,打通文明实践与群众的“最后一米”,三元区以“传帮带、督促改”为中心思路,借鉴了驻村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等经验,探索建立了三元区文明实践特派员制度,即选任全区已退出领导岗位的区管干部和离任社区干部为特派员,具体实施文明实践、督促指导、协同治理等方面的相关事宜,将“文明实践”的概念下沉乡镇街道、社区村落,扩散到居民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文明实践特派员队伍架起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联系桥梁,实现“三级联动”,推动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
文明实践走下去,幸福指数涨上来。这一点让富兴堡街道文明实践特派员江凤銮深有体会她说:“我们日常做到每天下社区、每周一通报、每月全覆盖,通过深化培训交流,定期到各街道开展培训会、座谈会,详细解答文明创建的新变化、新问题,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市民对文明实践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
有了软件支持,还需硬件投入,为创建惠民“加码”。“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1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个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2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元区文旅局四级主任科员曾连琴说。
当下,有一股力量推动着三元区在文明城市(区)创建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这种力量,是为了让生活在三元区的人民因为文明而更加幸福。站在新的起点上,三元区还将用文明的标尺,丈量着更加“精致”的城市,让文明之花更加绽放……(三明日报、三元区融媒体中心、三元区委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