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稻谷•知辛苦”丰收季节的农耕体验活动现场,奶奶教孙子如何割水稻。(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供图)
文明风2月9日讯 传承农耕文化,传递文明乡风,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厦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一直以来,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四季农耕品牌,丰富文明活动载体,建强志愿服务队伍,科学开展文明实践,全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四季农耕品牌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工表示,“这既是农耕文明时期先民们一年主要的生活写照,也是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着力打造的特色品牌——‘四季农耕’名字的由来。”
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农耕达人带领青少年儿童参与四季农场的体验活动——在春季小心翼翼地在每个坑位种下两粒花生;在夏季挥汗如雨地为庄稼拔除杂草;在秋季有模有样地拿起镰刀收割稻谷;在冬季认真地拿起锄头锄掉稻茬,用双手搓出草绳……
“不要说种花生、割稻谷,现在很多小孩连扁担、箩筐都没见过。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体验方式,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农民的辛苦,更容易理解与接受‘为什么要爱惜粮食’。”正如家长们所说,农耕文化教育是一堂让青少年儿童懂得稼穑之艰辛的生动课程,让他们懂得节约的意义和价值。
据悉,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着力打造四季农场,旨在通过春夏秋冬里的一次次真切体验,涵养青少年儿童的恤农情结,激发他们对农耕文化的学习兴趣,让“留得住青山、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在人生初长阶段时萌芽生根。
农趣味运动会现场,亲子“手推车”运送物资。(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供图)
丰富文明实践载体
除了通过四季农场这一载体传承农耕文化,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持续开展农业技术讲座、农耕趣味运动会、最美庭院评选等形式多样、群众参与度高的系列活动,以具象化、生活化的方式切实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我家种的果蔬容易生虫,又不想经常喷杀虫剂,该怎么办?”面对村民的需求反馈,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立即邀请厦门市绿化中心高级农艺师、市科技特派员陈和杰,于2022年6月举办“绿色引领时代·健康成就未来”果蔬病虫害防治知识讲堂。陈和杰为村民讲述了夜蛾、叶螨等果蔬常见虫害,青枯病、霜霉病等果蔬常见病害,以及相应的综合防控技术。陈和杰除了一一解答了村民的疑问,还跟随村民走进田地里,针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给出具体的病虫害防治方案。
同月,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举办了“优美庭院醉爱乡村”双岭村第四届最美庭院评选活动,吸引了不少村民参与。该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届,以乡村特色、庭院氛围、景观布置等作为评选标准,村民们的参与热情越来越高——线上投票6610票,投票页面访问量15040次,线下投票587票。随着最美庭院评选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双岭家庭从“小家”做起,进行庭院改造,排查安全隐患,还主动美化“大家”,让乡村风貌持续蝶变。
孩子拿铁锹,努力往箩筐里铲地瓜;家长推独轮车,奋勇争先;“调皮”的地瓜不时滚落一地,惹来阵阵笑声……2022年11月下旬,双岭村和谐邻里节暨农耕趣味运动会在塔边社的一块稻田里欢快上演。活动现场还安排农耕达人“讲学送宝”,向参与活动的亲子家庭详细讲授“怎样分离稻谷中的杂物”“如何使用扁担、箩筐等农具”等农耕知识,并设置了“趣味分稻谷”“巧手编草绳”等诸多亲子体验项目。
农耕达人指导如何挑担子,草帽志愿者纷纷上台实操。(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供图)
建强志愿服务队伍
“锄头得这样拿,浇水桶该这样用……”这是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志愿者安排的农耕实践能力培训课现场。农耕达人孙爷爷不仅讲解了农耕服务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及应对措施等,还现场实操指导各类农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让志愿者服务农耕的能力得以提升。
要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离不开对志愿服务队伍的精心打造。近年来,除了不断开展各类培训,切实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还广泛发动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逐渐组建起多元化的志愿服务队伍——由村里青少年儿童组成草帽志愿服务队,低龄老人组成银龄志愿服务队,党员组成党员志愿服务队,村里大学生和周边共建院校大学生共同组成文教科普志愿服务队,其他志愿者则归入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
草帽志愿服务队负责图书角图书规整、垃圾分类宣传;银龄志愿服务队负责农耕指导;文教科普志愿队为村里的孩子开展作业辅导……这些志愿队既按照自身队员特长,紧贴群众需求,认领志愿服务项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又相互携手,共同协助疫情防控,倡导移风易俗,入户助洁助餐等,让优质志愿服务走近村民身边,深入村民心中。(陈秀治)
村民特意带上自家蔬菜来请教老师(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供图)
村民评选心中的最美庭院(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供图)
齐心协力搬运杂草(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供图)
“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敬老活动现场(双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