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霞浦县崇儒乡霞坪村的雷大嫂晚饭后便拎起门口的绿、灰干湿两用垃圾桶,将垃圾投放到不远处的村垃圾收集驿站。其他村民也陆续将自家垃圾送到驿站集中分类投放。
2022年,霞浦县在完成三沙镇全域及13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垃圾干湿分离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实施符合农村特点、习惯、简便易行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促进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在崇儒、水门两乡继续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离,及松港街道东昇社区“绿色社区”创建。
“建立由县城市管理局牵头,乡镇为业主的运作机制,按照‘简单、管用、可操作’原则,实行‘户收集+片清运+乡处理’模式,将农村生活垃圾简单分为干垃圾和湿垃圾进行分类投放。”霞浦县城市管理局局长卢建生介绍。
据了解,按照霞浦县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乡情,制定了垃圾分类“520”机制,即通过组建一支网格化队伍、打造一把奖励钥匙、开展一系列宣传造势、选树一批先进典型、进行一轮专项督导;垃圾处理系统化、收集处理系统化;实现垃圾“零”落地。
在崇儒乡政府所在地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站(清洁驿站),4辆电动垃圾运输车不时往返于各村与收集站之间,将收集到的生活垃圾进行干湿分类后,再送往乡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垃圾处理终端)处理。
走进同样地处山区的水门乡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宽敞的车间里,管理人员正在对湿垃圾进行处理作业。经过生物发酵处理后的湿垃圾,通过几道工序处理后,粉末状的有机肥不断从出料口流出。
“这套湿垃圾终端处理设备,目前,垃圾日处理量在2吨左右,经过处理后的污水,最后能达到直接排放的标准。”水门乡环卫负责人说。
“今年,我们还将计划投资500万元,在盐田、北壁2个乡继续实施垃圾干湿分类处理,打造环境洁净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卢建生说。(闽东日报 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