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文明交通,给安全上好“保险栓”
http://wmf.fjsen.com 2023-01-04 11:21:16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文明交通是整个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一个窗口。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部分人群不守交规、随意违章,导致了很多交通事故,甚至酿成家庭悲剧。即便通过扣分、罚款等惩戒措施制止违章行为,但对于部分“顽固分子”收效甚微,这就需要交通工作者在工作上转变观念,通过抓重点、抓实效、抓持续,深入推动交通安全警示教育,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提前吃下“后悔药”。

首先要聚焦重点,做好源头治理,将目光瞄向准驾驶员、外卖小哥、滴滴司机等重点人群,讲好文明交通安全理念。基于配送超时、多单多得等客观原因,外卖小哥、滴滴司机往往会出现“宁闯红灯,不让一秒”的错误思想,逆行、超速等交通违章行为更是屡见不鲜。探究本因,其实并非交通规则偏差、谬误,恰恰相反,绝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交通违章是错误的。那缘何明知故犯?为何知错不改?其实是思想上的麻痹,文明理念的缺失,没有深刻认识到,当意外来临时是不打招呼的。因此,交警部门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好上述重点人群的安全警示教育工作,定期组织交通安全教育学习会,用生动的文明交通法治课、血泪斑斑的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给予深刻警醒,同时择优选取平时经常出现的经典事故案例进行讲解分析,邀请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增强情景代入感和角色代入感,让外卖小哥、滴滴司机深刻认识到安全事故的主人公,也有可能是自己,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的自信或麻痹,让亲人深陷懊悔、痛苦的泥潭。

其次要看实效,强化惩戒效果,须知处罚不是目的,“过而能改”才是文明交通教育的根本追求。此前,多地实施了如答题、发朋友圈、交通站岗等方式代替惩罚,均取得一定效果,私以为值得借鉴。在自愿的基础上,让违法者穿上红马甲变身志愿者,劝阻逆行、闯红灯、不戴头盔等现象,更能跳脱出“违规者”的身份,以“旁观者”的视角来审视违章行为本身,由内心深处认同讲文明交通意识,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将违章检讨发至朋友圈集赞同样有奇效,不仅激发当事人的羞耻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再度违章的可能,更通过社交裂变传达正确的交通意识、文明理念,促进广大市民群众行为乃至意识的转变。罚款、扣分只是促进文明交通行为养成的一种手段,要涵养文明交通意识,绝不能一罚了之,最重要的还是实际效果,在确保合理性的条件下,不妨“花招”频出。

同时,在继续深入推进夏季突出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和“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的基础上,平时的宣传活动也不能落下,要促进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常态长效。针对部分中老年群体“视红灯于无物”的突出情况,可以组织导演一些带有乡音的、接地气的文艺作品,如乡音文明小戏、故事小品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戏,让市民群众在欣赏文艺作品的同时,感受到深刻的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并将这深刻警醒传递给家人、子女。平时更要利用佳节前后、交通安全日等时间节点,通过商超等场所电子大屏播放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在两微一端开展交通安全知识线上问答活动,持续做好交通安全教育,阐述文明理念。

某种意义上来说,交通安全意识就是道路安全的“后悔药”,文明交通理念就是身家性命的“保险栓”。因此,交通工作者要树牢“使命在肩、生命在担”的为民思想,持续抓好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大力培育文明交通新风理念,为市民群众上好交通安全“保险栓”。(涵江区委文明办 陈鑫)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