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我省做强做优做大海上风电产业,加快推进海上风电绿色发展。 图为位于福清的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一角。(资料照片)
全力以赴拼经济,聚精会神抓发展。
年终岁首,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调整,八闽大地奋力冲刺、紧张忙碌的氛围愈发浓烈——
外贸企业频频组团出海,家门口“微展会”供采零距离,双向经贸往来迅速回温,释放出稳定经济增长、提振市场信心的强烈信号;
建构产业合作新模式,打造绿色数字新经济,2022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上,两岸工商界人士共探深化产业合作的新策略和新路径;
发改、财政、工信等多部门密集出台政策,布局产业方向、提出稳工业措施,进一步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面对2022年超预期因素冲击,福建抢机遇、勇应战,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1—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进出口18048.4亿元,同比增长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68.48亿元,同比增长3.7%;2022年度1587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50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当前,全省上下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振起发展的信心决心,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迎难而上
实招硬招破瓶颈保增长
“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我们生产不停步,试投产2个多月来,产值超2000万元。随着放量生产,明年产值将超预期。”近日,在福州(长乐)国际航空城福米产业园龙头项目——恒美偏光片智造工厂,一件件产品包装成箱等待发货,恒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总监张国安对企业产能跨越升级信心满满。
偏光片被誉为光学芯片。恒美偏光片智造工厂作为上游企业,补上了我省新型显示产业链条的一块重要拼图,极大提高产业供应链效率。
作为我省继福州京东方后引进的又一重大新型显示产业项目,总投资220亿元、预计年产值400亿元的福米恒美产业园,目标锚定国内产业链最完备、产业要素最集中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制造业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核心引擎。为保障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稳定,我省着眼于疏通现有产业链条,畅循环、稳增长。818家全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可享受发改、工信、商务等强化部门协作、实时会商、问题办理的服务保障工作机制。
一年来,我省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的引进、落地和投产。1—11月,我省建成投产工业项目934个。635项省级工业新增长点项目在1—10月实现新增产值2865.03亿元,有力支撑全省工业增长。
非常时期当有非常之策。今年以来,我省着力“两稳一保一防”,及时出台实施五批次政策措施,努力消解经济下行叠加疫情因素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在纺织产业重镇福州市长乐区,东龙针纺有限公司获得纺织鞋服产业纾困贷3000万元支持,可直接减轻公司财务负担60万元。“有了资金支持,我们可以加速推动高端功能性休闲服面料、功能性运动面料研发。”公司总经办主任艾国堤说。
数据显示,1至10月,全省企业贷款利率、普惠小微贷款利率分别为3.96%、4.74%,均处于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我省还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产业政策协调联动,加快投放福建特色政策性优惠贷款。推出第五至八期、合计500亿元纾困贷款,采用“政银担企”四方合作模式,解了中小微企业燃眉之急。
截至11月底,全省(含厦门)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约1110亿元,其中留抵退税685亿元,新增减税降费219亿元,缓税缓费206亿。
经济运行调度工作为今年强化工作落实、确保全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省坚持旬/半月一调度,针对性分析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投资、消费、外贸、金融、房地产、交通物流等经济运行的难点堵点,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福建省经济社会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监测与绩效管理平台”上线,汇聚了全省经济社会运行3000多个监测指标,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经济社会运行监测和评价,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高效谋划
重大项目建设稳投资强后劲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做好稳投资工作,是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1—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延续高于全国总体投资增速的良好态势。
频频来自一线的重大项目捷报,彰显奋力冲刺的精气神。
12月22日,万华化学(福建)年产40万吨MDI装置全线贯通,实现一次性开车成功。MDI是化工行业综合壁垒最高的大宗产品之一,项目将助力我省石化化工加快打造万亿支柱产业。
12月18日,南平港正式开港运营,闽江干流南平至闽江口500吨级船舶恢复通航条件,闽北山区打开了新的出海通道,拉开了我省集装箱江海联运序幕。
今年以来,我省不断加大项目协调调度力度,持续推动项目建设,对稳投资形成良好支撑。1—11月,2022年度1587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5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6.2%,超序时进度。
相继建成投产的重点项目,不仅能够有效满足市场需求,更助力相关产业行稳致远。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连日来,在省重点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宁德时代创新实验室建设项目一期施工现场,工人正有序开展施工作业。该创新实验室建成后,将向科研院所、企业及个人等开放共享科研设施与仪器,助力创新创业、中小微企业发展。
早在三四月间,在宁德东侨开发区,宁德时代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项目等4个省重点项目就陆续竣工投产投用,超前完成全年投资计划,助力宁德时代快速扩张产能。
仅今年第三季度,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973.7亿元,同比大增2.3倍,实现净利润94.2亿元,增长1.88倍。
上杭天甫年产36万吨半导体级电子材料生产项目、中景石化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项目、福清核电站、长乐外海海上风电场C区项目、闽粤联网工程(福建段)……一批影响力较大的重点项目成为我省经济稳增长的强大后劲。
扩大有效投资,关键要解决“钱从哪里来”。今年,推进项目建设多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这一招。
为破解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我省积极争取,落实基础设施投资基金项目105个、总投资3113亿元,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占全省投放项目和基金份额近半。厦门新机场——飞行区及配套工程、沙县至南平高速公路工程、福州现代物流城核心区(一期)标准厂房及基础设施、沙县小吃乡村振兴及产业园区配套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为发展蓄能。
1—11月,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5.6%,增幅比1—10月提高0.6个百分点,增幅自前三季度以来持续回升。
对福建投出发展“信任票”的还有外资企业。1—11月,全省实际使用外资48.6亿美元,同比增长8.4%,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0.5%,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63.1%。其中总投资420.7亿元的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正式落地,成为我省迄今为止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
内外发力
围绕新发展格局畅循环扩内需
机器轰鸣声中,工人完成调试,崭新的砖机整齐排开,将在下个月发往海外。“到海外获得的订单已经把明年的产能排满了,我们现在开满工抢进度。”陈静宜说,其所在的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最近收获了2000万美元的海外新订单。
泉工股份是近期福建外贸企业“出海团”的一员。今年以来,省商务厅陆续组织企业赴境外开展“福品销全球”行动,目前达成的意向成交金额超4亿美元。
企业带回的不仅有订单,还有外贸复苏回暖的信心,也让外商在国际展会上看到了中国企业复工复产的决心。
泉州市商务局负责人分析,一些企业在疫情期间没有“躺平”,而是苦练内功,或加大技术创新,或提高智能化制造水平,千方百计增强综合优势,“当他们重新面对海外采购商时,就更有底气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市场红利”。
据悉,明年“福品销全球”组团工作已在广泛征集中,从加大企业展位费、机票费补助,到加快资金拨付进度,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将更有获得感。
新发展格局之下,包含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内需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在内外部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的当下,畅通国内循环、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12月21日上午,国内最大内贸集装箱船之一“中谷福州”轮首航福州港江阴港区。福港集箱总经理助理顾翔表示,随着更大的集装箱船舶投入运营,福州至北方港口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都将进一步降低。这条互联互通、高效便捷、服务更优的物流运输新通道,也进一步推动南北两地货源形成双向对流的新运输格局。
畅通国内大循环,关键还在于对接好供给和需求。
为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我省持续开展“全闽乐购”、福建“三品”消费季、“闽货八闽行”等活动,提振消费信心,推动纺织鞋服、食品饮料、日用品等线上线下促销,组织钢材、水泥等大宗产品专场供需对接活动,促进企业产品销售。
此外,今年以来,我省已发布4批次龙头企业名单,发挥龙头带动牵引作用,强化省内产业链上下游产能对接、协作配套;开通福建省工业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发布企业信息、展示展销产品、促进供需对接,平台入驻企业已达1万多家。
为促进两节消费市场恢复发展,12月29日,首届福品博览会登场,“全闽乐购·福兔迎春”跨年购同时开启,全省千场以上促销多方让利超30亿元,力促消费市场尽快动起来、热起来、亮起来。
12月底,省经济信息中心等单位组建联合课题组在省内首次开展网民经济信心指数研究显示,福建网民经济信心指数与规上工业增加值、网络零售额等经济运行指标高度关联,总体先行于实际经济增长。尽管全省经济短期承压,但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依然巩固。
因时因势提振高质量发展信心,纲举目张谋划好明年经济工作。我们相信,只要4100万福建儿女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做好经济工作,风雨过后,八闽大地必将呈现最美丽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