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省级工业园”——古田县大甲工业园区产业集聚规模不断扩大、员工数量增加,企业劳动用工管理难度随之加大,加上疫情叠加影响,企业劳资纠纷、员工关系处理等法律问题成了企业和员工共同面临的困扰。为此,古田县司法局前移司法行政职能,与县人社、法院、总工会等部门深度联动对接,第一时间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及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建立“园区枫桥”机制试点,成立了古田县大甲工业集中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实现“小事不出厂,大事不出园区”,为企业和园区的发展构建和谐环境。
这是古田县创新社会治理,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生动实践。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纠纷消弭于萌芽,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应有之举,也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开展以来,古田县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从建平台、壮队伍入手,全力深化“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建设服务一体化基地
打造调解前沿阵地
走进古田县“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的便民服务中心窗口,法律援助、劳动社保、人民调解、信访服务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常驻于此,为群众提供服务。
古田大甲工业区依托临城、临港、临海以及宁古交通线的区位优势快速发展,主要承接宁德四大主导产业项目,已入驻企业52家,其中11家规上企业产值达35亿元,工业区拥有企业员工、在建工人1800多人。
为有效解决大甲工业集中区矛盾纠纷,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古田县借鉴和拓展“园区枫桥”工作模式,在矛盾纠纷源头成立“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为园区企业、职工劳动争议提供调裁诉一条龙服务,就近、从快解决劳动纠纷,形成劳动纠纷联防共化、多元化解机制,实现“小事不出厂,大事不出园区,矛盾不上交”,成为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平台。
将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离不开基层司法所的力量。
大甲司法所积极践行初心使命,履行岗位职责,做到“自觉行动、主动出击”。10月12日,在排查矛盾纠纷时,了解到大甲工业园区某建筑公司有关于“生命权、健康权纠纷”调解未果,原来农民工胡某因不慎被方钢砸伤脊椎左侧骨折,与企业因赔偿金额发生纠纷。了解具体情况后,大甲司法所工作人员立即召集企业负责人与农民工胡某展开调解,通过背靠背调解、集中面谈等形式,用两个多小时让双方达成一致签订协议。
发挥多部门职能优势
服务送到“家门口”
高效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需要专业力量的“智力支撑”。
为实现园区矛盾纠纷从受理到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纠纷全调处”,古田县司法局积极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联合县法院、人社局、县总工会等相关部门职能,进一步密切人民调解、仲裁、法律援助、法治宣传等方面的沟通联络和协同配合,最大限度凝聚工作合力,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解决问题的矛盾纠纷化解通道。
7月份,古田县司法局联合有关单位将“流动仲裁庭”下沉到群众和企业“家门口”,就近解决劳动纠纷,极大降低了当事人的维权成本。同时,就企业规范用工管理、预防高温天气劳动等进行了宣传,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向用工企业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达到了“仲裁一案、影响一片、和谐一方”的效果。
探索多元调处机制
高效化解劳动争议
大甲工业集中区司法行政多元调处中心以综治工作平台为依托,联动法院、公安、司法行政等有关部门,在古田首创矛盾化解联动机制,重点从建机制、搭平台、聚合力三个层面建立司法行政多元调处工作格局,确保调处中心高效运转。
古田县推进矛盾分级处理,明确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两种不同类型矛盾分级处理方式,简易程序适用相对简单矛盾纠纷,由村或者乡镇调处,可要求联动单位指导。一般程序适用复杂疑难矛盾纠纷,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协商讨论,制定初步调解方案,需联合“会诊”的,由公法司等各方派员到调处中心“会诊”并进行调解。4月份成立至今,“古田县大甲工业集中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共成功调解劳动相关调解纠纷21件,调解涉及金额225407元。
下一步,古田县将继续推进“园区枫桥”机制建设,坚持司法为民、服务为民,依法妥善高效化解劳动争议纠纷,全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 通讯员 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