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龙文区郭坑镇大刀阔斧、探索实践,推动产业发展向实、乡村治理向好、农村人居环境向优,从一个传统的农村乡镇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城市近郊型乡镇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巧用“积分制” “积”发治理新活力
“实行积分制以来,我和村民们一起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垃圾清理等志愿服务,到今年9月,我攒下50个积分,凭着积分卡积分超市兑换了一桶2升的食用油。”郭坑镇口社村村民陈海英说。
走进位于该村村委会一楼的“积分超市”兑换点,只见架子上摆着安全头盔、牙膏、大米等10余种日用品,供村民挑选。据介绍,参与积分制的家庭除了物质奖励,还可享受精神奖励、政策奖励。家庭平均积分在全村排名靠前的,由镇、村予以表扬,在“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评优评先活动中优先考虑,优先享受各级各部门的扶持政策、信用贷款等。
“现在村里越来越美丽整洁,慕名而来的参观者越来越多,我们每个村民、每户家庭都贡献了一份力量。”陈海英自豪地表示。
聚焦乡村治理薄弱环节,今年来,郭坑镇以口社村为试点,探索推行“五和联创”积分制。该积分制围绕“和善村民、和煦村落、和畅乡风、和谐社会、和睦邻里”等五方面的行为准则,细化“加与减”积分细则32条,设立积分账簿,一户一账、一月一评、一年一清,对村民正能量行为分类加分,对不良行为扣分。同时,该村还组织村两委、乡贤、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分别成立积分评议小组、仲裁小组, “双管齐下”,确保积分内容真实有效。
积分制实施以来,该村“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落实,乱扔垃圾、乱停车等不文明行为被有效制止。“积分家庭”中,获评美丽庭院示范户17户,其中省级2户,市级5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积分制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的有益探索,用量化标准让乡村治理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将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变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凸显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村民积极性。”郭坑镇党委副书记、挂钩干部陈晨辉表示,郭坑将持续探索延伸完善积分制,在全镇各乡村逐步铺开,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守住“乡土味” 续写乡村“新面貌”
每到天气晴好的夜晚,洛滨村的村民们便不约而同聚集到院士文化广场,或泡茶聊天,或高歌一曲,或聆听锦歌,或跳广场舞,让古色古香的院士文化广场充满欢歌与烟火气。
“这里原本是废弃的猪圈和旧瓦房,坑坑洼洼,杂草丛生,一到晚上,村民们都不愿意靠近。”站在院士文化广场,洛滨村党总支书记郑惠平向记者介绍道。
今年年初,该村谋划利用废弃空地,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场地。“没想到思路一提出来,就得到广大村民们的拥护与支持。”郭坑镇党委组织委员、挂钩干部蒋军杰介绍说,院士文化广场占地4000多平方米,他们仅用4天时间,完成了90%的征地任务。
广场建设有院士长廊、清风长廊、党建长廊等,植入孝廉文化、家风家训、学子风采等内容,成了爱国爱党爱乡主题教育新基地。对于广场的边角空地,该村引导村民自愿认领,种植瓜果蔬菜。
在广场不远处,一幢幢红砖白墙斜屋顶的“闽南风”别墅,和谐统一、整齐有序,完美地融入周边环境中,勾勒出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画卷。
为破解“有新房没新村”问题,洛滨村按照“两统筹、两统管”要求,探索统一建设规格、统一“三通一平”、统一外墙装修、统一开工完工、统一搬家入住等“五统一”机制开展新村建设。目前,一期已投用,共15栋27户。二期征迁正在紧张扫尾中。
洛滨村人文底蕴深厚,明朝奉政大夫户部郎中郑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等人才辈出。朱门高弟陈淳曾在此讲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时,洛滨村充分考虑村庄实际,挖掘保护宋代古井、明代牌坊、宗祠家庙等文物,因地制宜,修旧如旧,尽量保留乡村风貌,留住乡愁。
“乡村建设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蒋军杰认为。在乡村建设中,洛滨村融入孝廉文化、朱子文化、院士文化等,实施“饮水思源”乡风文明工程,构筑北溪学堂、院士文化广场、“大树下锦歌传唱会”等三大“人文洛滨”新品牌,积极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培育向上向善的乡风、清正廉洁的家风、勤劳淳朴的民风,吸引更多青年和乡贤回乡就业创业,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漳州文明网 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