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众

让民俗回归简朴本色
http://wmf.fjsen.com  2022-12-11 19:28:34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一系列要求,为精神文明建设更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开展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的活动在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也不断促使广大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注重乡土风情的地方,亲戚邻里之间总有人情来往的习俗。移风易俗要落到实处,不仅需要注重宣传,充分发挥乡贤的力量,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更要破立并举,让民俗回归本质。

注重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宣传,往往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从当地民间信仰、先辈历史、信仰流传、家风家训、文明礼仪入手,寻找本土民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合点,用当地民众习惯的表达方式,在弘扬和传承民间信俗、非遗的同时,赋予传统民俗日新的时代内涵,做到让风俗回归传统,让新风教化乡民。

此外,乡贤也是推动移风易俗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如今,不少村居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通过制定村民公约等各项制度,将禁止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纳入村规民约之中,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导村民主动转变观念,明确了红白事的办理流程、标准要求等事项。

民俗本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让民俗回归生活的本质,应当得民心、顺民意,需要靠每一个家庭和个人来改变,从改变习惯开始。移风易俗,移的是攀比浪费之风,易的是大操大办之俗。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移风易俗有益于净化社会风气,不断塑造新的乡风文明。但也应当注重优良传统文化的作用,破立并举,保留那些积极奋进、向上向善的优秀民俗,留住乡愁。

近年来,移风易俗的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将民俗日的活动转化为各类慈善教育基金或举办文体活动,群众看得到摸得着身边的变化,潜移默化地感受移风易俗带来的幸福感,民俗日热闹了,人心也更齐了。

让民俗回归简朴本色,是人心所向,更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赋予传统民俗日新的时代内涵,做到让风俗回归传统,让新风教化乡民,让新时代文明之风不断荡漾。

(同安区委文明办 闻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