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12月2日讯 2岁时,一场高烧使他的右腿落下残疾,但他凭借着刻苦努力、好学钻研、不服输的精神,练就精湛的美发技艺。他从事美发行业20年,多次斩获国内外美发大赛冠军,明年将代表中国赴法国参加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的美发项目,成为福建省有史以来首位入选“国家队”的残疾人职业技能选手。在发展个人事业的同时,他从2012年开始坚持爱心义剪,帮助他人,回报社会。在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来临之际,记者在泉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见到了这位残疾人的“御用托尼”——潘志超,倾听他讲述10年的爱心义剪之路。
潘志超为残疾人义剪
因一次助残活动 与残疾人建立“每月之约”
“志超哥哥,你来啦!”上午9时许,潘志超走进泉州市残疾人托养中心生活体验区的模拟理发室时,已有几位“顾客”在门口等待。他和4名团队成员立刻穿上工作服,拿起剪刀、梳子等工具,在理发室忙活起来。
去年10月,为了培养残疾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托养中心在生活体验区特别设置了一间模拟理发室,装了全身镜、热水器,配置了理发椅,这间模拟理发室也成为潘志超和团队成员为残疾人义剪的场地。
“这次帮你剪短一点好不好?”第一位“顾客”一落座,潘志超耐心询问对方的理发需求。随后,他手拿推子和剪刀,娴熟地在发丝间穿梭。“嚓嚓嚓……”清脆的剪刀声过后,原本凌乱的头发变得整齐利落。
“怎么样,满意吗?”不一会儿,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第一位“顾客”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说起“每月之约”的由来,潘志超娓娓道来。“有一次我参加助残活动,无意中知道这里的残疾人理发很不方便,头发长了一般是家人用剪刀随便剪一下,去一次理发店要隔很长时间。”得知该情况后,潘志超主动提出要为托养中心的残疾人提供义剪服务,与这里近百位残疾人商定“每月之约”——根据人员的需求,一个月至少到托养中心为残疾人义剪一次。
经过一年多的相处,潘志超已经不单单是这里的理发师,更像是残疾人的朋友。“头发剪好了,等下洗完,你们两个人可以互吹头发吗?”在潘志超有意识的引导下,有些“顾客”开始愿意拿起吹风机学习吹头发,自理能力也在慢慢提升。
两岁时落下残疾 刻苦学习美发技艺
潘志超是南安乐峰人,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理发师,但细心观察会发现,他的腿脚有些不方便。两岁时,一场高烧让他的右脚落下了小儿麻痹症,被认定为肢体四级残疾,成长之路因此遭遇了不少异样的眼光。初中毕业后,潘志超想要学习美发技术,却遭到父亲强烈反对。
“我的腿脚不方便,美发师要长时间站立,很辛苦。父亲希望我找个轻松一点的工作,加上他对这个职业有些刻板印象,当时怎么说都不同意。”无奈之下,潘志超先后尝试去鞋厂和服装厂工作,但都不是很理想,待了几天就离开了,一心仍想着学习美发。
于是,潘志超找到一家美发店,从最基础的洗头师做起。说起当初的学艺之路,他至今记忆深刻。“那时候的师傅都不愿意教,学技艺要靠自己‘悟’。”为了能多学点东西,他经常凌晨三四点拿起剪刀偷偷练习。
见他如此执着,父亲的态度也慢慢转变。为了学到系统的美发技艺,他在父亲支持下报了美发培训班。进入培训班后,他非常刻苦,每天双手捆绑沙袋,练习如何稳定手持剪刀。练得手臂酸痛,他就一个人偷偷地哭……凭着好学钻研、不服输的精神,他终于练就精湛的美发技艺。
2007年,潘志超的理发店正式开业,起初生意并不景气,他能做的就是理好每一次发。久而久之,他的手艺逐渐被顾客认可,找他理发的回头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他多次斩获国内外美发大赛冠军,获得福建省技术能手、泉州市技术能手、泉州市技能大师、泉州市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
坚持义剪10年 想帮助残疾人看到更多可能
“第一次义剪是去一家敬老院,看到老人剪完头发后开心的样子,我发现自己可以真正帮助别人,很开心也很满足,就一直坚持到了现在。”说起与义剪的结缘,潘志超露出了笑容。
从2012年起,他将每个星期一定为“义剪日”,免费为65周岁以上老人理发。除此之外,他还走出理发店,到镇村、医院、敬老院、福利院、残疾人托养中心等地,进行义剪。
谈及为什么能够坚持这么多年,他说:“一路走来,得到很多人的帮助,现在掌握了一技之长,希望用技术回报社会。”
“认识超哥的人都知道,他收徒有一条规矩,每个徒弟必须抽出时间参加义务理发活动,否则免谈。”他的团队成员说。
如今,潘志超打算在这群残疾人里收徒传授理发手艺,帮助他们自立自强。“其实,各行各业都有残疾人的身影,我想让他们看到,残疾并不是意味着什么事都做不了,希望能帮助更多残疾人走出小圈子,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泉州晚报记者 魏晓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