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在全社会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风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要在全社会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据统计,我国每年粮食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粮食损耗和消费中的粮食浪费大概有3500万吨,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其中,在消费端的粮食浪费占到一半左右,每年1700万至1800万吨粮食浪费在餐桌上。粮食浪费不仅意味着巨大的资源浪费和厨余垃圾的处理费用,还意味着严重的污染。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及《反食品浪费方案》正式颁布实施,将“反对浪费,节约粮食”提上日程,为杜绝粮食浪费提供法律保障。那么面对粮食安全问题,我们能做什么呢?
一是树牢节粮意识。节约粮食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责任,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牢粮食安全危机意识,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切实将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小米粒”上做到“大文明”。
二是助推节粮新风。在日常生活中争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践行者、宣传者和监督者,积极向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宣传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及时制止浪费行为,从号召和督促身边人节约粮食、珍惜粮食做起,积极参与节约粮食相关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带动身边更多人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以身作则带动更多人加入节约粮食的行列中,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是避免餐桌浪费。在外出聚餐时积极践行“光盘行动”,按需取餐,做到先点七成、少量多次,提倡打包,坚决抵制盛宴变“剩”宴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计划每日餐饮的数量,注意营养分配、合理购买食品数量,避免过度囤货,导致的浪费现象,此外,根据自己的饭量烹饪,摒弃不良饮食陋习,做到“锅光、盘光、碗光”,养成文明风尚。(厦门文明网 张棣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