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城微心愿”项目助困难群众圆梦。(受访者供图)
“高山上的阅读”项目为山村孩子送去多元化阅读活动。(受访者供图)
文明风10月28日讯 天气渐凉,但源源不断的爱心善举为同安区带来阵阵暖意。志愿者走进高山上的村庄里,为孩子们带去知识;爱心市民踊跃捐款,为困难群众圆“微心愿”;社区里的爱心驿站成为敬老助老、扶残助残的集中点,汇聚各种爱心力量……让弱势群体生活得更加舒适,是一座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同安区积极响应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号召,以“爱心厦门”建设为抓手,赋予文明更深更广的内涵,用爱心串联起一幅崭新的文明画卷。
扩大爱心圈
传递真善美
10月25日上午11时,后炉居家养老服务站内,工作人员小周熟练地盛饭、装菜,很快便提着三盒午餐,沿着弯弯绕绕的小巷来到齐阿婆家。“阿嬷,今天的午餐我送过来了,你们快趁热吃。”听见小周的声音,屋内的齐阿婆脸上露出笑容。98岁的齐阿婆前段时间不慎跌倒后卧床不起,一家人的生活更加困难。后炉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的爱心送餐服务,帮她们家解决了一大难题。
今年9月,同安区依托后炉居家养老服务站试点建设全区首家“爱心助残驿站”,为片区内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日常送餐服务,努力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据了解,后续驿站还将拓展康复教育、日间照料等综合服务,打造残疾人身边的爱心家园。
“爱心厦门”建设的成果,正不断惠及更多百姓。近年来,同安区立足群众所需所盼,不断丰富爱心助残、爱心济困、爱心敬老、爱心扶幼、关爱特殊岗位工人等“爱心厦门”五大行动的载体和形式,推动温暖升温、关爱升级。
在提升困难群众幸福感的同时,同安区不断扩大爱心圈,使关爱行动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在全区营造浓厚的爱心氛围。
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为百姓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今年,同安区聚焦这一新业态群体,积极开展爱“新”行动,成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联盟,从普法教育、重大疾病救助、爱心服务和从业办事服务等方面,为物流、快递、电商和网约车等新兴行业群体提供常态化、针对性的服务。
目前,同安区有10处爱“新”驿站,这里不仅是快递小哥们学习、就餐、休息的聚集地,同时还是爱心聚集地,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关心关爱快递物流从业人员等一线工人活动超过20次。
塑造爱心文化
帮助困难群众
从爱他人到爱社会,“爱心厦门”建设重在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推动陌生人之间的爱和友善,促进城市文明更高水平的进步。近年来,同安区着眼于推动爱心意识深入人心,积极在全区上下营造爱心氛围,传播爱心文化,为市民参与爱心行动搭建舞台。
在同安,有一个爱心品牌“银城微心愿”,今年已是第三年开展。“银城微心愿”累计帮助困难群众“圆梦”944个,在社会爱心力量和急需帮助的人群间搭起一座爱心桥梁。
对大同街道东山社区的陈阿婆来说,10月21日是难忘的一天,她又回到“有声世界”。95岁的陈阿婆身体硬朗,平日里独居的她喜欢到街坊邻居家去串门,可是随着年纪渐长,她的听力严重下降,出现沟通困难。在社区助老员的帮助下,不久前,陈阿婆填报了想要助听器的“微心愿”,很快就有爱心人士来认领。戴上助听器,陈阿婆开心不已:“哪怕是离得远,说话都能听见了,以后可以和大家好好‘讲古’了。”
无论是困境儿童想要体验当消防员,或是偏远山区老人想要义剪服务,有“微心愿”的地方,就有圆梦的爱心人士。以爱为助推剂,同安全区文明持续升温。
今年以来,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深入推进,同安区群众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投入到对共同家园的关爱中。广大志愿者以全区15家志愿服务驿站为据点,纷纷开展文明停车、文明骑行、文明旅游等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累计劝导不文明行为4559起。志愿者积极参与“洁净家园”活动,共计清运垃圾1597.9吨,土头2164.8吨,解决卫生死角9161处,清理房前屋后杂物9212处。
开展志愿服务
爱心持久激荡
志愿服务激荡着社会正气,汇聚爱心暖流。活跃在同安的1586支志愿服务队伍,是“爱心厦门”建设的生力军,用一桩桩善举好事、一次次义务服务,引领社会文明风尚,让爱心在同安上空持久激荡。
“我知道向日葵是怎么随着太阳转的!”“我知道树干年轮代表什么!”上周六上午,汀溪镇五峰村热闹非凡。深受孩子喜欢的“高山上的阅读”活动来了。同安区好宜升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带来了科普阅读趣味实践活动,他们与孩子们一起读《十万个为什么》,到田间地头学习植物知识。
“高山上的阅读”项目相关负责人杨燕茹表示,项目成立至今,依托同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先后走进莲花镇白交祠村、军营村、水洋村、小坪村等高山村落,为孩子带去阅读指导、爱国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等多元化活动。四年多来,累计开展192场活动,志愿者们往返车程累计12368公里,路途虽远,但孩子们的成长和进步让他们步履不停。
为激发更多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同安区不断探索推进“爱心志愿服务”工作,创新激励机制。今年,汀溪镇西源村试点成立了同安区第一家志愿服务“乡村时间银行”。村民志愿者在参与乡村文明志愿服务、助老志愿服务等活动后,可将服务时长兑换为“时间币”,存入“时间银行”,今后兑换相同时长的服务或爱心物资,通过互助互爱推进乡村志愿服务可持续。(卫琳 许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