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正是户外骑行的好时节。深度探索胡同小巷、约上好友郊外远行,或是来一场美食之旅……在不少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骑车出行,悠然享受休闲时光。(9月19日《人民日报》)
骑行本是一项拥抱自然的有氧运动。近两年来,在疫情的影响下,很多人在短途出行时开始重新选择骑行。一位圈内人士更是深有感触地说:骑行不仅锻炼身体,“附加价值”也非常多元,不同的人从中得到的乐趣各不相同。如骑行运动还满足了不少年轻人的社交需求。与此同时,不少人也将休闲娱乐甚至健身的方式,从原来的室内转移到了户外,这也让既能代步又能锻炼身体的自行车再次成为“时尚单品”。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1亿多人经常性骑行,或把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有近千万人参与自行车运动。
作为“自行车王国”的中国,如何让“骑行热”引领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呢?
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骑行的正确认识和重要意义。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市街头的自行车如潮水一般,这种情景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小汽车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城乡自行车大幅减少。有人甚至错误认为,如果现在还是骑自行车出行,那是一件丢面子的事情。其实不然,当前不少人重新喜欢上了骑车出行,恰恰体现出一种进步和时尚。因为这种新型的生活方式蕴含更加丰富、更加积极正面的内涵外延。因此,我们要及时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骑行的正确认识,懂得热衷于骑行的重要意义,并引导社会大众积极主动接受和实践这种出行方式。
完善配套设施,鼓励百姓选择环保的骑行方式出行。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自行车的拥有量急速下降,以机动车交通需求为核心的“宽马路、大路网”成了城区规划常见的道路模式。令人高兴的是,如今随着社会对“双碳”目标认识和理解的逐渐加强,绿色低碳的骑行出行又回归百姓身边。但当下的骑行步道功能比较单一,并非复合功能体,不能很好地和周边的城市环境、商业配套设施、休闲设施相结合。为便于促进“自行车回归城市”,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在人性化建设管理方面提升发力,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为骑行提供更大方便,增添更多乐趣。因为现在的骑行,不仅是通过绿色出行增进身体健康,也是一种时尚,一种交际,以及对城市的一种探索和欣赏,理应得到支持。
每个人的出行方式虽然是一个人私人行为,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宏观的经济、社会、文化紧密相关,透过时下的“骑行热”,既让我们意识到绿色、环保、低碳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也反映运动健康的生活新风尚正日益走近普通百姓。期待各地能借时下“骑行热”东风,对骑行的专业性、科学性、技术性等进行普及和推广,提升百姓参加这项活动的积极性和趣味性,让绿色低碳的骑行队伍越来越大且经久不衰,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南平文明网 刘纯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