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开始,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整理书包、洗蔬菜、做月饼……开学不到半个月,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便通过劳动课把这一项项劳动技能给孩子们“安排”上了。
据了解,根据劳动教育新课标要求,结合地域特色、学校特色,该校编写校本教材《劳动实践指导手册》,里面包含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类别的教学内容。“劳动课平均每周不少于一个课时,任课老师需按照教材进行授课,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学校校长蔡晓芹介绍道,当周如有遇见二十四节气或传统节日,根据不同年段特点,在劳动课教学生制作与节气、节日相关的食物或手工作品。
劳动课上,老师教孩子们整理书桌。学校供图
每周一课:多学科融合 培养学生劳动素养
对于大部分学校而言,开展劳动教育并不陌生,在过往的综合实践课上,不少学校便将劳动教育引入课堂。“此次劳动课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我们根据校情细化课程体系建设,编写校本教材,开发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劳动课程。”鲤城区实验小学劳动课教研组长林静芳说。
在该校的校本教材中,不仅有教学生学习清洁、烹饪、整理收纳等生活必备技能,也有带学生体验闽南花灯制作、创意陶瓷设计、非遗景点做导游的课程。学校希望通过这样有层次、递进式的课程设计,让学生从掌握自理能力、分担家庭劳动开始,最终能通过劳动为集体和社会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劳动课校本教材涉及语文、数学、美术、科技等多个学科内容,是学校多学科融合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劳动教育不仅是一门课程,它涉及方方面面,在教材设计过程中,我们也尝试与多个学科进行融合。”林静芳说,学生在学习各学科知识时,也能想起劳动课所学,帮助他们养成劳动意识。
今年9岁的陈玥锜同学就读该校二年级,平时在家会帮妈妈叠衣服、洗碗,可她发现由于衣服的款式不一样,并不是每一件衣服她都能叠得非常整齐。她希望在劳动课上能学习到叠不同衣服的技巧,以后叠衣服时就不用再让妈妈帮忙。
学生在家动手整理自己的书架。学校 供图
特色课程:劳动课了解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
“上个礼拜的劳动课,老师给我们讲了中秋节的习俗,教我们做南瓜月饼的步骤,让我们回家尝试,我感觉很有意思。”就读该校五年级的吴墨兰同学是个“小吃货”,劳动课一上完,她便回家准备配料,动手做了6个月饼。虽然味道没有比商店购买的好吃,但是她的月饼获得家人的一致肯定。
除了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期间,学校也会让孩子们动手制作符合该节气的食物或手工作品。从去年9月份起,学校便将“二十四节气”课程引入学校,让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探索时节之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接下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习俗了解,这也将成为学校劳动课的一个特色。
在今年芒种节气期间,该校六年级6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酿制青梅酒。“上学期,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我们学会酿制青梅酒,芒种时节是青梅成熟的时期也让我们印象非常深刻。”卢雨灵同学说,希望接下去的劳动课可以更深入学习二十四节气。
蔡晓芹表示,学校将落实好劳动教育新课标要求,除了在课程体系上做好相关配套服务,还鼓励家长们“放手”,让学生们真正学以致用,帮助他们养成劳动意识。(施远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