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漳州
文明漳州城 爱拼才会赢

——漳州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综述

http://wmf.fjsen.com 2022-09-08 15:16:59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兰楚文


碧湖生态公园鸟瞰图

马路上,红灯停,绿灯行,礼让行人的车辆井然有序;餐馆里,顾客自觉打包,节约粮食,拒绝浪费,“光盘”行动成为新风尚……初秋里的漳州,文明之花处处绽放,美入眼帘,润人心田。

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的最高荣誉,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漳州,已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近年来,漳州市委、市政府努力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围绕“让人民更幸福、让社会更文明、让城市更美丽”目标,把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工作和市委市政府的“一把手工程”,发扬闽南人爱拼会赢的精神,举全市之力、汇全民之智,持续作战、连续作战,注重常态、注重长效,着力筑牢文明风尚的“筋”与“骨”、打造全民共建共享的“灵”与“魂”,凝练出一份弥足珍贵的“创建精气神”和一种更为有效的推进方式,实现了市民的幸福指数与城市文明程度的持续升级,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人民新村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合理腾出公共空间,给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林忠 摄

创建为民

催生城市蝶变

创建为民,为民创建。城市之变,功在精细、贵在创新。

去年10月,中国共产党漳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指出,今后五年,漳州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发展高质量、城市高能级、生态高颜值、开放高水平、生活高品质、治理高效能。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漳州市始终牢记奋斗目标,始终牢记为民利民的根本,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居住、出行、教育等诸多实际问题,让文明城市创建成为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从实施“网格化”监管模式、对不文明行为设立“红黑榜”,到大力整合提升数字城管、智慧园林、智慧小区等平台资源,漳州市积极创新公众监督机制,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力保障了城市文明建设的全域性、敏捷性和精确性。

今年以来,漳州继续推进文化场馆、公共厕所、公园广场等一批重大市政项目建设,背街小巷治理、沿街店铺管理、老旧小区整治、农贸市场提升等一大批民生项目提档升级,干部群众文明创建的获得感显著提升。

“以前整个小区地势偏远、住宅老旧、设施落后、无物业管理。现在有绿树、草地,环境大变样,连空气都新鲜了。”说起小区环境的变化,芗城区金源新村居民孙杰山满脸幸福。

凤高山是一座数十米高的小山包,位于漳州市区腾飞路边上。金源新村就建在凤高山顶,被称为市区海拔最高的住宅小区。金源新村建于1995年,房子比较老旧,加上没有物业管理,违章搭盖、乱放杂物等现象屡见不鲜。

近年来,芗城区政府先后投入350万元对金源新村进行污水管改造、增设消防设施等,解决基础设施缺失、居住环境差乱等问题。

小区改造提升后,如何维持?针对这种担忧,芗城区成立一家国有物业公司——芗江物业,专门进驻改造后的无物业小区,探索长效管理机制,把老旧小区改造这个民生工程的成果巩固下来,被市民亲切地称为“红色物业”。

据悉,2018—2021年,漳州累计投资11.637亿元,对180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改造涉及建筑1475幢,建筑面积约520.07万平方米,惠及居民57301户。2022年计划投资4.5亿元,对芗城、龙海、长泰、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南靖等9个县(区) 227个老旧小区实施综合改造,改造涉及建筑612栋、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5439户。

小街巷反映着一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对市区小街小巷进行精细化整治,漳州坚持“一街一景一方案”等理念破解老旧街巷提升改造难题。

“龙海区石码古街保留了明清以来的市镇格局,两三层高的骑楼沿着主次干道贯穿老城。由于年代久远,骑楼存在排水不畅、电线架设杂乱等问题。改造中,我们坚持修旧如旧,并通过铺设花岗岩、混凝土等方式对路面进行修复,最大限度将巷道打通、扩宽。”龙海区市政工程服务中心负责人许宗漳说,他们还组织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单位工作人员统一进行管网设计,根治了背街小巷脏乱差、积水和“蜘蛛网”等问题。

据悉,2022年,漳州市对建成区背街小巷、零星闲杂地等进行排查,梳理了“小区或市场周边的街巷、城中村村道、居住小区红线内的开放式通道”三种急需改造提升的背街小巷,采取简易审批流程组织实施。本次背街小巷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约7640万元,至7月份累计完成投资7640万元,占年计划的100%,既提升了城市品质,还完善了城市功能。

把公园装进“口袋”,将绿色拥入怀里,正成为漳州生活的一种新风尚。在芗城区瑞京小区的一角,500多平方米的小公园里,绿树成荫,不仅规划了非机动车停车区,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还新增了健身区,满足了居民们就近健身的需求。

过去,这里是一片闲置绿地,老百姓对脏乱差的环境颇有怨言。通过拆迁腾退、绿化改造,这里如今成了居民们特别喜欢的一角,取名“天趣园”。

在漳州,像这样的“口袋公园”建设方兴未艾。2022年3月,漳州启动首届口袋公园建设竞赛,吸引100多家园林绿化公司及建筑业企业积极参与,将城市的边角地、闲置地等留白空间打造成“口袋公园”。

企业结合实地情况,在设计中融入地域历史文化元素,结合海绵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理念,增强其生态涵养功能。这种“政府+企业”的创新举措,见缝插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

爱心护航。梁健 摄

崇德向善

志愿风尚浸润人心

如何把文明实践做活做优?

去年来,漳州市在加强文明村镇创建的基础上,推动第三批省级“文明乡风联系点”建设和第五批省级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馆建设,拓展芗城区天宝镇田寮村等6个省级以上文明村成为第三批省级“文明乡风联系点”,提升第五批省级公民思想道德教育馆建设,并成立多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实现市、县、乡、村文明实践活动一体贯通。

如今行走在漳州的街巷村户,新时代宣讲师、龙津文艺轻骑、7080老汉宣讲队等一批批基层理论宣讲队伍、文艺志愿者,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宣讲党的理论、生动传播文明理念、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漳州市妇联“好厝边”春蕾安全员志愿服务、云霄县“百童暖心”百个残障儿童及家庭心理辅导助残服务等项目,正通过志愿者们的深入服务,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幸福改变;不少村居社区的文明乡风志愿服务队,还将新思想、新风尚、核心价值观融入移风易俗、传承家风家训等内容,促进喜事新办、白事简办、“闹热不请客”等文明新风蔚然成风……

借力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使用和推广,漳州市还把分散的县、乡、村各级站点纳入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对各地注册志愿者的统筹调度,并通过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等渠道广泛征求市民意见,作为服务的方向和“线索”。

“群众反映家电维修比较麻烦,我们就及时组织家电志愿维修队上门服务;村里旧楼土墙造成周边居民的出行不便,我们就及时拆除并改建成开放式公共休闲小广场……群众想要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不断完善市民‘需求清单’,我们才能开出更好的‘服务清单’。”东山县义工协会志愿者黄旭财说。

当文明实践活动从“政府配菜”转向“百姓点单”,每个人都能成为实践主体,并通过线上线下双联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截至目前,全市实名注册志愿者83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16.43%;注册志愿服务团体7320个。

“事实上,我们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已实现了不同年龄层志愿者的广泛参与,活动项目更是跳出了传统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市委文明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落脚在“实”、突破在“新”,漳州市正涌现出越来越多叫好又叫座的特色化项目:

由“2+6”志愿服务队组成的东山县顶街社区“小巷管家”,以一间房屋为一个“守望单元”,形成“定巷联防、管家守望”,通过每日巡、勤随访、随手做、实时报,帮助辖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885件,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41700小时,实现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以企业为对象,长泰古农农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牵头成立了“找碴我最行”专业安全生产志愿服务队,通过组织企业安全员、电工和退伍返乡消防官兵等专业人才队伍,帮助辖区内76家企业排查隐患逾千处,并逐一建档立卡、安排技术人员指导整改、追踪回访,7年来实现企业安全隐患排查零盲区、零事故;

此外,“党员先锋队”主动靠前,帮助企业防疫抗疫和复工复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乡声小喇叭”项目引导村民讲述身边的故事,培育新时代文明实践小能手;村民自发成立的“护鸟”“护湾”“护河”志愿服务队,让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扶志音乐课”项目则通过正能量歌曲为乡村振兴鼓与呼……

改造后的芝山公园路背街小巷。黄子君 摄

4月15日,市区文华园农贸市场,不少市民到此选购菜品。 黄子君 摄

共建共享

市民生活更加幸福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同样需要全民参与、全民共治共管。

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漳州市高质量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创建区域从城区到城郊,从街道到乡镇,从社区到村组的延伸。一场全民参与的幸福接力赛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火热展开。

烈日下清理垃圾的环卫工,路灯下劝说占道摊主文明经营的城管队员,耐心为群众化解纠纷的社区书记,自觉清理楼道垃圾的老旧小区居民……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小微”阵地上贡献力量。从干部到群众,从城市到乡村,这座城市的文明改变让人们看到了“众志成城”的新时代内涵。

“漳州还依托‘互联网+’‘110+’思路创新群防群治组织形式,推出‘芗里芗亲’App,老百姓可以通过App内的‘我要巡逻’‘群防任务’等功能,主动成为社会治理活动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漳州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

“芗里芗亲”App上线以来,漳州市注册的群众志愿者逾30万人,组织参与138.67万次巡防任务,共有2000余万人次通过预约和抢单参与巡防、劝导交通、疫情防控等工作,实时在线志愿者保持在3000人左右,高峰时段可达1.4万余人同时在线。满城飞舞的“志愿红”成为漳州大街小巷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

此外,漳州团市委以“头雁效应”激发“雁群活力”,广泛动员全市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等参与到“楼道行动”中来,针对小区楼顶违规盆栽、违规置物、小区水沟、绿化带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清脏治乱。

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漳州市还结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工作,唱响“党的盛典,人民的节日”主旋律,在全市围绕“新时代新思想”理论学习宣讲活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学习宣传活动、孝廉文化学习教育活动、“文明健康,有你有我”学习教育活动等主题,制作推出一批具有宣传感染力和接地气的精神文明教育精品视频,并在“文明在漳州”等平台展播,收看人次达75万多人次。

漳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讲师团组织开展“百名千场”理论宣讲活动,评出“新时代宣讲师”99名,组织新时代宣讲师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去年以来累计开展“百名千场”理论宣讲活动1300多场次,受益群众逾12万人次,网络受众50多万人次。

“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邻里和睦,守望相助”“关爱未成年人,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如今行走在漳州,无论是在热闹的街区还是僻静的小巷,文明元素抬眼即看、驻足可观。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的文明城市宣传,成为连接大众心灵的“桥梁”、净化社会风气的“明镜”,营造出了浓厚的文明氛围。

九十九湾闽南水乡示范段,大人孩子正在兴致盎然地读书。吕以乐 摄

加压奋进

常态长效促提升

“各级各部门要强化‘一盘棋’思想,履职尽责、密切协作,加大对基层的指导协调力度,主动帮助查找短板、破解难题。”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推进会上,漳州市委书记张国旺表示,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提振精神、担当作为、攻坚克难,齐心协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质增效,切实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千斤重担万人挑。”漳州市长王进足表示,要坚决摒弃惯性固化思维,对标先进、与时俱进,坚持“硬件”“软件”齐抓,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现代化、信息化水平,切实做到重在建设、重在管理、重在日常、重在长效,确保创城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众志成城……漳州市委市政府着力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全力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升级版。

“漳州在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创城指挥部基础上,进一步理清责任、整合力量,充实创城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漳州市委文明办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漳州相继出台《进一步建立健全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长效化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督查工作机制》等文件,印制《漳州市创城口袋书》,调整市直单位挂钩社区创城工作,确保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真空、创城无死角。

在践行长效常态领导机制、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干部干事激励机制、监督检查机制、快速处理机制等方式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测评、约谈等机制,对各责任点位的环境卫生、市容秩序、路口文明监督等情况进行常态化督导,明确工作标准、时限要求和保障措施,做到定任务、定责任、定人员,包时间、包质量、包达标。目前,漳州市区各级各单位始终保持力量投入到常态长效创建工作中,将创城工作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落实考评奖惩,以钉钉子的韧劲抓牢各项工作实效。

漳州市还通过网络调查、入户问卷、实地走访、调研座谈等渠道,征集群众对文明城市建设的意见与建议,瞄准创建的难痛点,以群众满意为最终标准,有的放矢提升和拓展创建成果,确保创建活动常态、长效、常新。(福建日报 苏益纯 叶志鹏 郑文典 林聪华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