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美的军营村。(夏海滨摄)
文明风8月19日讯 日前,《光明日报》报道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激活山村文明新风,通过村民创新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在连续7年蝉联全市环境卫生冠军之后,多年成为环境卫生免检村。
高山上的军营村,过去很多厦门本地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如今已是“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广迎八方来客。曾经脏乱臭的落后山村形象,现已华丽变身为“全国文明村镇”,成为其他村落的学习榜样。军营村是如何走出特色之路的?本报记者带您一探究竟。
防疫情 护环境 美丽乡村两手齐抓
8月16日上午,短短半天,军营村完成了全村近千人的核酸采样工作。军营村党支部书记高泉伟说,经过电话提醒和上门动员,村民们主动配合、迅速完成。
“文明已融入村民的骨子里。”高泉伟说,完成核酸检测后,村两委照例分成两组,开展房前屋后整治、农村垃圾整治、道路维护整治及宣传氛围营造等文明创建工作。整治队伍走在村子里,座座农居顶着古朴的红色屋顶,开阔整洁的水泥路旁没有杂草和垃圾,九龙溪水质清澈。极目远眺,个个茶园叠上山头,葱郁的树林绿上天际。
公厕既是便民设施,也是一座村落文明展示的重要窗口。在人流最密集的村广场公厕,地面干净,空气清新,便器洁净。这得益于24小时专人管理。
然而在过去,这个有着200多户人家的村子有近500个旱厕。一到夏天,恶臭扑鼻,蚊虫肆虐,给人脏乱臭的印象。更糟糕的是,放养的鸡鸭牛羊四处“横行”,导致村路粪便堆积,有时让人难以下脚。
军营村痛定思痛,发起一场彻底的生态整治行动。填埋所有旱厕、清理陈年垃圾,村子以“一革命四行动”为抓手,开展公厕建设、垃圾分类、裸房整治与“平改坡”、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各项整治工作。同时,在主次干道、山坡、茶园进行造林绿化,并采取认养方式,由村民自行管理房前屋后的绿化苗木,村庄环境显著提升,生态优势不断凸显。
如今,军营村借着“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将休闲乡村的美名传遍四方,2021年游客量突破50万人次,实现了“民富”和“村美”的有机统一。
立村规 督自治 长效机制全民共建
村庄美了,环境整治可以停下吗?村两委和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认为,如果没有形成保持环境卫生的长效机制,过不了两年,村子还会变回老样子。
“我们有自己的土办法。”高泉伟说,通过“议理堂”,村民代表大会多次讨论,形成了两项意见:第一,全村所有鸡鸭必须圈养,每户限养50只,谁家的鸡鸭跑到外面,就是大家的,谁都可以抓回家;第二,由老人协会牵头,负责村庄卫生保洁,并监督村民做好卫生、绿化、美化的“门前三包”。
于是,承担起保洁工作的老人,自觉改变了乱扔垃圾的习惯。高泉伟还说,老人家不怕得罪人,最适合发挥监督村民的作用。一有空,老人协会成员就在村里转悠,对村民房前屋后的环境进行“考核”,如果干净整洁,老人会在墙上粘贴红纸,写上大大的“好”字。要是谁家的卫生“不合格”,会通过广播批评。
此外,军营村还建立起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激励制度。在村部前的空地,挂着一块按时更新的红黑榜——红榜上的民居,屋舍门前的道路整洁干净,庭院没有堆杂垃圾;而黑榜上的居民,庭院杂乱无章,屋后堆放土头。
军营村老人协会会长高求来说,农村人好面子,随着时间推移,大家都会主动把卫生管好。如此一来,军营村逐渐形成了遵守村规民约、激发老人共治、鼓励村民自治的和谐氛围,让乡村之美成为常态之美。近年,军营村再获国字号荣誉,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讲文明 树新风 精神脱贫由内向外
一名游客曾在游记中写道:“当地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热情淳朴,邀请我们到家里喝茶,跟我们拉家常。”
人居环境之美,孕育精神文明之美;精神文明之美,反哺人居环境之美。全体村民合力共建的美丽家园,无论是村容还是名声,都不愿受到一点污染。军营村党支部推出的14条村规民约,将传承百年的《高氏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法律法规相融合,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站十岗”内广为宣传,做到户户签字、人人知晓。同时,村干部和老党员自愿组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宣讲队,将课堂搬到农家或田间地头,向村民宣讲移风易俗政策;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智慧云平台、“村村响”“村务通”和微信群等平台,把新思想、新风尚适时传入寻常百姓家。
“不仅村庄变美了,更重要的是人美了,村民素质提高了。”高泉伟说,营造风清气正的文明乡风,跟生态环境整治同样重要。近年来,军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注重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活动,通过口口相传等方式宣传乡贤事迹和感人善举,助推乡风熏陶;组织党员干部带头讲文明、树新风,实行垃圾分类,开办“高山议理堂”,定期推出“最美家庭”“好婆媳”和各行业带头人,坚持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村民革除陈规陋习,弘扬公序良俗。
乡风培育“润物细无声”,让乡村之美在村民心间流淌。村里结合民俗特色成立了莲花褒歌演唱团,举办“高山上的阅读”、特色“村晚”,举办“扫黑除恶、敬老爱老”为主题的褒歌节,实现了文化影响力和精神文明的“软输出”。(同安区委文明办供稿 林健华 张荣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