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捉癞蛤蟆犯法”是堂生动普法课
http://wmf.fjsen.com 2022-08-18 17:23:24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在四川盐亭的森林里、田间地头,经常能见到野生蟾蜍(俗称“癞蛤蟆”)。江苏的姚女士与盐亭女子谢女士是朋友,两人今年5月回到盐亭县后,便在当地多个乡镇野生蟾蜍,并发展了多名村民当下线。捉到蟾蜍后,姚女士会提取蟾酥,以每斤2500元-4000元的价格卖给一名江苏男子。目前,姚女士和谢女士已被执行逮捕,其余5名村民被依法取保候审,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8月16日《成都商报》)

“癞蛤蟆”学名为中华蟾蜍,是蝗虫、蚱蜢、金龟子、蚊蝇、白蚁等害虫的天敌,捕食量极大。据专家介绍,一只蟾蜍一天能吃掉2000到3000只昆虫,从它们身上提取的蟾酥及蟾衣都具有医药功效,有药企专门向养殖户收购。但提取蟾酥会对蟾蜍造成伤害,即使放生也会因伤口感染死亡,对生态造成破坏。根据盐亭警方统计,姚女士及其下线共捕获8000余只蟾蜍,按每只100元的价格计算,姚、谢等人涉案金额高达80余万元。

当下,许多人对野生动物保护法有一定认知,但对一些常见的野生动物,如癞蛤蟆等尚没有引起重视,以为捉几只不算啥,殊不知也会“摊上大事”。癞蛤蟆没有被列入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但属于“三有”保护动物,即有益、有重要经济价值、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包括麻雀、青蛙、蛇类等1700多种。根据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私自捕获20只以上就构成犯罪,50只以上属于重大刑事案件,100只以上属于特大刑事案件。

需要关注的是,根据2022年4月9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非法狩猎罪在“单禁”情形下为20只的数量,明确为价值1万元的入罪门槛,即由原来的20只以上构成犯罪,调整为价值1万元以上。可见,姚、谢等人无论是依据老标准还是新标准,都达到了定罪标准。违反狩猎法规,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罚金。

其实,任何野生动物包括“三有”动物,都是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态环境。野生动物身上常常携带病毒、寄生虫,滥捕滥杀滥食野生动物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会给人类带来健康隐患。近年来,捕捉野生动物犯法的案件并不少见,但在田间地头捉蟾蜍也犯法,超出了许多人的常识。他们中有的确系法盲,直到被逮捕还不知为何;有的则受利益驱使,寄希望捕捉、销售野生动物发家致富。

“捉癞蛤蟆被逮捕”,是一堂生动的普法课。一方面,要加大对非法捕捉、销售野生动物行为的打击力度,用鲜活的案例警示那些“好这口”或以此为业的人;另一方面,要通过网络、新媒体以及深入农村、街道等方式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人建立起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和对相关法律的敬畏。尤其是对蟾蜍、蛇类等常被捕捉食用或药用的动物,更需耐心做好解释与普法的工作,增强民众的法律素养,“恶补”捉癞蛤蟆也犯法这个常识。(台江区委文明办 付彪)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