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厦门 > 同安区
文明直通车“开”进厦门同安 广泛发动群众力量助力文明创建
http://wmf.fjsen.com 2022-07-25 17:33:42 邹玒 文洁 林文足 苏轩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文明风7月25日讯 7月22日傍晚,“文明直通车进同安”活动 在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同新社区同新路步行街启动,这代表着文明直通车的同安之旅正式出发。

未来,“文明直通车”将陆续开进同安的系列社区和乡村,开展“温馨社区 文明有约”、“美丽乡村 文明新风”等富有新意又接地气的活动,最大程度地发动群众,自觉参与到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活动中来。

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百姓生活

绘就幸福底色

为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近日,厦门市在岛外四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乡村“复兴少年宫”试点建设,确定全市18个试点建设场所。

同安区5个“全国文明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部入选,分别位洪塘镇苏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五显镇垵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汀溪镇前格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莲花镇军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洪塘镇埔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此外,西柯第二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洪塘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也榜上有名,同安区试点数量为7个,数量居岛外各区第一。

活动现场为同安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试点授牌。未来,乡村“复兴少年宫”将面向农村所有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积极打造道德培育“讲台”、文体娱乐“舞台”和劳动实践“平台”。

此外,活动还为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老年大学教学点授牌。今年以来,同安区委文明办联合区委老干部局等部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老年大学教学点建设。老年大学将与遍布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并肩偕行,把老年教育办到群众家门口,激活文明载体新功能。同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教学点不仅能成为服务老年人的学习平台,也将成为老年人服务社会、参与文明创建的平台,更好地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榜样力量带动群众参与

贡献文明力量

“我们将竭尽所能,为文明创建工作贡献力量。”活动中,同安区文明创建“啄木鸟”群众监督员代表陈明旺,接过同安区文明创建“啄木鸟”群众监督员队伍的旗帜,动容地表示。

城市颜值在于长久养成,文明创建非靠一朝一夕。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是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和动力。同安区一直重视发动群众,传递社情民意,争当文明创建的“啄木鸟”和观察员。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上线的“同安文明卫士”电子考评督察平台也将迎来新升级,通过督查职能下移,实现了督查主体多元化,形成了全民共管、全民参与的创建格局。

此外,活动现场,同安区委文明办邀请入选“福建好人榜”助人为乐类型的同安好人叶少静宣读“共创典范城”倡议书,向广大居民朋友发出倡议,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出发,共创文明城市。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是同安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安区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智于民。活动现场,5位奋战在共创典范城一线的奔跑者,也向广大居民分享文明创建经验。

“安全头盔是遇到危险的最后一道防线。”同安公安分局交警大队祥平中队指导员徐武生将交通安全课堂搬到了活动现场,总结了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常见的一些违法行为。同安区城市管理局四级主任科员张平弟也介绍了城市管理部门主要牵头开展“门前三包”、流动摊贩整治、户外广告等工作。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基层,同安区城市管理局建立了三级管理责任制,将全区划分为60个片区,责任到人,取得了良好成效。

同安区祥平街道凤祥社区今年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社区党总支书记林方园说,文明创建常态化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需要全体居民群众共同参与才能做得好。社区通过将党建引领优势转化为文明创建优势、建立常态化文明创建机制提升文明创建精准化、加强宣传引导群众参与文明创建常态化工作三个方面助力社区文明创建工作。

同安区祥和街道西湖社区党委书记王仲盛介绍,西湖社区是同安区首批城中村治理试点之一,社区积极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创建,营造支持创建、主动创建、共同创建的良好氛围。通过城中村提升改造,有效解决垃圾堆杂、规范停车秩序、促进文明经营等,让社区增“颜值”提“气质”。

省五星级志愿者、同安区创业促进会会长陈明旺则分享了同安区创业促进会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积极参与到文明创建中的故事。

本次活动由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共厦门市委文明办、同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共同安区委宣传部、厦门日报社主办,中共同安区委文明办、厦门晚报社、同安区文联、同安区融媒体中心承办,同安区各街道(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同安区委老干部局、同安公安分局、同安区城市管理局、大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协办。(邹玒 文洁 林文足 苏轩)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