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076万人,创历史新高。在国际形势、国内疫情持续影响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高校毕业生经历了考研受挫、考试延期、求职失败等一系列难题,今后的职业路怎么走,是摆在他们及家庭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国家保就业的重大课题。(6月16日《法治日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关系国家的人才战略与经济发展,关系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稳定大局。正因如此,党中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特别关心,国家及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各地各高校也积极出招,千方百计帮助毕业生就业。这反映了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党和政府破解难题的决心。
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除了毕业生数量激增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加之疫情持续影响,使得市场用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部分企业扩大吸纳就业能力下降。人才供需不平衡是导致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劳动力市场供求冷热不均,毕业生“求职难”与制造业“招工难”并存,说明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从长远来看,让毕业生就业之路更加畅通,还需多措并举。
首先,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普及率逐年提高的语境下,上大学已经不是第一需求,读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成为了家长和学生最大的关切。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推动学生知识结构更新完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通过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增加见习机会等,提升其求职能力、职场适应力、成长力和胜任力,使高校人才培养更加契合市场用人需求。
其次,要充分挖掘岗位资源。大力拓宽市场性岗位,鼓励企业更多招用应届高校毕业生,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度奖励补贴。用足用好政策性岗位,稳定扩大国有企业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招录,引导更多毕业生面向“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充实社会性管理服务岗位,增强社区养老服务、残疾人福利、城乡社区等工作力量。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毕业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三,要做实做细就业服务。根据高校毕业生不同就业需求,提供“一生一策”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和服务。健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才市场、招聘市场、零工市场,灵活举办分行业、分专业、小型化招聘活动,创新跨区域招聘组织模式。提升“云招聘”规模与质量,加强校、企、政多方合作,搭建供需精准的就业平台,提供直播带岗推荐、求职岗位精准推送、远程网络面试、云上实习等服务,满足企业招聘和毕业生求职的需求。
此外,高校毕业生也应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广大毕业生应脚踏实地,树立正确的自主择业观、主动创业观和灵活就业观,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先就业解决生计问题,再考虑今后的发展问题,防止高不成、低不就。(惠安文明网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