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泉州 > 鲤城区
泉州:多维度评价 推进非遗进校园活态传承
http://wmf.fjsen.com 2022-06-17 09:23:28 来源:东南网、鲤城区委文明办、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施远圻

随着人们对非遗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非遗文化项目进入课堂、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可传承流于形式化、学生传承兴趣不浓等问题也随之暴露。泉州市各学校也在积极探索,让闽南传统非遗文化在校园内“活”起来。

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等独具闽南特色的非遗表演,在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随意一场文艺汇演便能看到孩子在舞台,校园内闽南非遗文化色彩更是浓郁。原来该校从上世纪90年代便逐步探索闽南非遗文化进校园,“从2019年起我们针对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问题,探索以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三评’机制,推进闽南非遗文化进校园活态传承。”学校校长曾凤蓉介绍道。

提线木偶表演《闹春》。东南网记者 施远圻 摄

评价有创新 激励学生学习热情

非遗进校园怎么教?大多数孩子对提线木偶、南音、刻纸等非遗项目处于“不了解”“不知道”的现状,学校将非遗元素融入多学科课堂、学校少年宫课程以及研学实践活动中,开启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实施“家庭—校园—社会”三方联动,让孩子带着所学非遗知识在校园内外表演、展示。

“1999年我们最初引进的非遗项目是提线木偶,而后有了刻纸、花灯制作、南音等不同的项目,学生们在校园内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可我们也发现部分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浓、老师们的教学质量也需提高。”该校副校长吴婷婷告诉记者,为此学校探索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激励考评机制。

据介绍,学校通过建立“记录制”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非遗传承成长轨迹;设立“星级制”考评机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非遗文化;构建“特长制”专项定向考评机制,发现有学习天赋的学生,培养非遗传承个性化人才。进而形成“兴趣—能力—个性”多维度的“三评”激励机制。

今年12岁的陈永城在学校少年宫课程学习刻纸这一项目,他会主动将自己的刻纸作品收集在成长档案袋。他说,每刻完一幅作品,老师都会给予点评,通过看自己的作品他也看到自己的进步,学习兴趣也更加浓,而他也正尝试挑战自己设计的刻纸图案。

南音表演《三千两金》。东南网记者 施远圻 摄

学习氛围浓 培养非遗潜在传承人

今年12岁的肖建林是学校木偶社团的一员,经过近两年的学习,他已能熟练操作狮子、书生等不同角色的木偶,一提一挥间各种表演和动作形态都挥洒自如。“六一”儿童节,他与小伙伴带来《闹春》,作为主角之一的书生,他熟练且滑稽的爬树动作引来阵阵笑声。

“学习提线木偶虽然难,为了获得星级章,我们社团的同学都非常努力练习。”肖建林说,除了坚持日常练习外,他一有空还会去剧团观看演出,他不确定自己将来是否成为提线木偶表演者,但一定会保持观看提线木偶演出的习惯。

据了解,经过20年的探索,学校在闽南非遗进校园活态传承的实践中,不仅让学生亲近非遗、欣赏非遗、体验非遗、热爱非遗,种下“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的种子,也带动不少家庭参与到非遗传承的队伍中。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将非遗文化引入校园,并设立评价激励机制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为非遗文化在校园内推广、传承营造良好的氛围,为泉州非遗文化培养后继潜在传承人才及欣赏者,这个经验做法值得被推广和借鉴。”泉州市木偶剧团、国家二级演员戴勋评价道,作为一名非遗文化从业者,他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并喜欢泉州提线木偶。(施远圻)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