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减”工作启动以来,各地都在对中小学“双减”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要求,确保工作落细落实。以重庆为例,实施中,当地创新“按需托管、弹性放学”“学校主导、多方参与”“资源共享、结对帮扶”等模式,不断优化中小学课后服务;严格快速,集中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减量增效,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突出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双减”政策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孩子没有在家“躺平”,去户外亲子游,去非学科培训机构发展兴趣,或在健康训练营健康体魄,在图书馆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静静阅读……大家觉得,这样的童年,才真正感受到了自由呼吸的酣畅。
国家推行“双减”,目的是为了解放孩子,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可是随着学科类培训机构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陆续复课,依然会有家长觉得双休不够用,每天赶场子一样的给孩子报这个、学那个,要真正推进“双减”落地,单靠国家努力显然不行,必须要家长对于“双减”要有正确的认识。对于确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补习还是需要,但是兴趣不应该是“满天星”,更不应该“亦步亦趋”,需要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共同推进“双减”落地。
发展孩子的兴趣,目的是为了增加孩子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的健康体魄。孩子具有个性差异,只有孩子真正喜欢,学起来才会兴趣满满。否则,硬是逼着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孩子也是被动接受,赶鸭子上架的效果就是“花钱买罪受”,苦了孩子也害了家长,更是助长了培训机构“野蛮生长”。
适当地把课程安排在周末和节假日,这样不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也能保证体育锻炼。福建一些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参加了各类文化、体育和科技活动,有的还参加了文化传承活动,让更多孩子和家长认识到,学习不光是上课,亲子活动、同伴交流,有经历有体验,也是一种学习。因此,带着孩子感受传统文化,去各类文化场馆,不仅能开阔眼界,还能拓展孩子思维的深度。
“双减”久久为功需要社会、家长、学校共同下好“一盘棋”。家长应该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把童年还给孩子,把教育还给生活。社会更要为孩子搭建多样成长的平台,学校提升课题效率,一起进行多样体验,才能让孩子“双减”之后更加充实、更加精彩。(仓山区委文明办 苍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