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三明 > 明溪县
明溪:文明共建厚积薄发,创城工作聚沙成塔
http://wmf.fjsen.com 2022-04-20 16:17:27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变堵为疏 城市治理人性化

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明溪县校园周边、背街小巷的游摊时常挤占消防通道,占道经营,一直是以来都是文明县城治理的重点、难点,县城管部门先后投入数万元,统一购置餐车,在县欧侨广场设有一条专门的美食步行街,用于规范街上打“游击”的摊贩,让摊贩们集中经营。既解决了市容管理“老大难”的问题,又解决了流动摊贩生计问题,同时还减免三个月租金,减轻摊贩们的经营负担,做到变堵为疏,人性化管理。

“原先这些小摊散落在街上,比较杂乱,现在专门有一条街道有小摊们聚集在一起,比较整齐有规划,让我们吃得干净,吃得放心”市民叶萌告诉记者,游摊的规范化管理,使我们居住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有序。

今后城管部门将继续加大投入,增加餐车数量,引导尚未入住的小摊小贩及时入驻,同时为坚决杜绝校园周边游摊“牛皮癣”的现象,将采取错时上下班的措施,并加大日常对校园周边巡逻频次,以保证校园周边环境干净整洁。

垃圾分类宣教中心 

多措并举,垃圾分类精细化

明溪县为深入推进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把垃圾分类作为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点工作,推动垃圾分类制度落地见效,理念深入人心,使垃圾分类真正成为新时尚。一是加快末端处置设施建设。为实现有害垃圾收运体系全面闭合,今年4月1日,占地面积约90平方米的有害垃圾暂存点在县餐厨废弃物处理站旁启动施工,目前正处于打地基阶段。二是推进试点小区垃圾分类。县住建局组织社区、运营单位、专家成立考察组,实地考察4个生活小区。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认真了解拟进行试点的小区户数、居住环境、配套设施等情况,并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选定“碧桂园·生态公馆”作为示范小区,先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在该小区设置四分类环保屋1座、分类亭2座。现已建成2座分类亭框架,正在建设环保屋框架。三是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县住建局选址儿童公园旁地块,建设1座集科普、宣教、趣味、互动为一体的沉浸式垃圾分类宣教中心,不仅能很好地成为垃圾分类信息的展示窗口,还能为广大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成为寓教于乐的多功能基地。目前,宣教中心已完成户外迷宫、内部土建部分以及室内路线建设,计划于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明溪县将以垃圾分类宣教中心为载体,全面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创建绿色社区等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提升市民群众环保意识,引导市民群众逐步养成“减量、循环、自觉、自治”的行为规范,共建绿色环保的美丽家园。

县政协“委员河长”们联合雪峰镇河长办工作人员在渔塘溪主河道开展河岸清理志愿服务活动

“河河美美”,志愿服务常态化

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为进一步深化明溪河长制工作,维护河道环境卫生。明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打造环保服务平台,运用“8+N”志愿服务队机制,以卫生环保志愿服务队带头,积极在全县开展各类护河爱水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2022年4月14日,雪峰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联合联建联创单位志愿者们积极作为,争当护河卫士,在县渔塘溪主河道开展“保护母亲河”河岸清理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备齐袋子、钳子等清理工具沿河巡查,分工明确,有序清理河岸垃圾,不放过任何一个卫生死角。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辛勤劳动中,共计清理出四车垃圾杂物。志愿者们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引得来往行人连连称赞。他们以实际行动为打造“两岸青山 一江碧水”的美丽画卷贡献出文明的志愿力量。

明溪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之后会持续密切关注各自辖区内河道卫生情况,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行动,组织志愿者们不断加强卫生宣传,引导群众自觉维护河道环境卫生,营造人人爱河、护河的浓厚氛围。

全面整治,噪音污染最小化

河滨北路群众使用扩音设备唱歌噪音扰民问题存在已久,2021年城关派出所噪音接警量高达435起,针对这类噪音扰民问题,城关派出所组织大量警力,采取每日定时驻点巡逻的方式,对使用扩音设备唱歌的群众进行劝导,虽有成效,但并未达到理想预期。就此问题,城关派出所联合雪峰镇城北社区、生态环境局、城建监察大队等文明单位成立专门行动小组,开展噪音整治行动。购置了监控设备和智能语音提醒音箱,通过远程手机操作,实时监测河滨公园常驻唱歌点的分贝数据,远程提醒唱歌群众降低音量,有效化解群众公园唱歌扰民的问题。

下一步,明溪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继续整合阵地资源,积极运用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做实建强“8+N”志愿服务队,紧扣“大爱三明·情暖明溪”主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推进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明溪县委文明办供稿 李飞 黄敏晖)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