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4月11日讯(通讯员 张珺)年过七旬的老党员上一线;兢兢业业的中年司机顶上去、冲在前;富有青春活力的95后接棒上阵、奋战一线……
这段时间以来,在厦门市同安区五显镇,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党员群众迅速在抗疫一线集结,他们冲锋在前的身影赢得群众点赞。
老中青三代人,为守护家园这份相同的热忱,彼此连成了一条心,他们的不懈努力,使家乡的疫情防控网编织得紧实严密,他们的无私付出,也展现出同安人对家乡的别样温情。
记者从同安区五显镇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头扛稳压实责任,落实防控措施,有效织密基层一线防护网。
老党员出马
在一线身先士卒作榜样
“疫情防控期间,不许大办大搞祭祀活动。”颜建加对着村民讲这番话时底气十足。作为五显镇后塘村后坝里老人协会的会长,他是远近闻名的热心肠,更是一名坚持原则的党员。
正因为他的坚持,一些村民称他是不近人情的“老顽固”。“这开不得半点玩笑!”颜建加清楚地知道在疫情防控期间,“人情”要为疫情防控让路,他的“不近人情”是为了大家的安全。
如今已经年过七旬的他,腿脚比起年轻人来已经不算麻利了,当疫情发生时,他主动带领后坝里老人协会的成员走街串巷宣传防疫政策,尤其针对疫情期间需要举办红白事的村户,他都会主动上门倡议“红事缓办,白事简办”。
前几天,村里进行核酸检测,他成了一线志愿者的后勤保障者——现场有物资需求,他马上招呼村民一起搬运,保证核酸检测有序进行;到了午餐时间,他又提前协调好食物,及时发放给大家。一天下来,他的身影穿梭在抗疫一线的前前后后。
大家都劝他,年龄大了,要注意身体,他却笑着说道:“我是党龄40年的老党员了,这些活不算什么,一线志愿者辛苦地为村民服务,我就负责服务好他们。”在提到“党员”两个字时,他的眼神格外坚定。
也正是像颜建加这样的老党员在村里疫情防控时身先士卒,作出了榜样,才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基层防控工作中来,大家各尽所能,积极发声,开展正确的宣传引导,高效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展开。
“顶梁柱”上阵
防控措施妥当让人放心
颜章巩是一名已近不惑之年的网约车司机,“戴好口罩,保持一米线,不聚集”成了他最近的口头禅。维持秩序,测量体温,帮助老人登记码,扫码则是他最新掌握的“技能”。在得知村里出现疫情之后,他第一时间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
“村里防控疫情,需要有人站出来,给大家信心,号召大家一起抗击疫情,才能更好的战胜它,这份责任我义不容辞。”颜章巩如是说。
需要志愿者帮忙时,颜章巩总是冲在最前面,每次都会提前半小时来到核酸检测场地协助布置工作,然后等到晚上医护人员离开后再回家。当谈及自己志愿工作中的贡献时,他却退到了后面。
“不用拍我,多拍拍医护人员还有这些老师和学生们,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这是他们努力的成果。”颜章巩在面对记者的相机时说到。他觉得自己还需要完善一些技能,希望接下来多参加抗疫的培训,多一些准备,可以更好地做工作。
与颜章巩一样,五显镇军村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颜炳进不仅是全家的顶梁柱,也是村里疫情防控的带头人。一接到设置军村村便民核酸采样点黄码专场的任务,颜炳进马上就和村两委一道行动起来——人员安排、物资保障、样本运转、秩序维护,每个细节安排得妥妥当当。这些前期的准备也确保了后续核酸检测工作正式开始后的高效有序。
“越是危急时刻,越是考验党员的时候,作为五显镇唯一的一个黄码专场便民采样点,上级信任我们,人民信任我们,我们就会无条件地完成好这项工作。”颜炳进说。
“青年军”请战
绘就乡村抗疫动人风景
95后颜阿美平常工作和生活基本都在集美,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回同安老家了,当得知家乡出现疫情之后,她第一时间选择回到了后坝和家人待在一起。
“我是3月14日下午在网上得知村里出现了确诊病例,虽然平时在新闻中也能感受到疫情的严峻,但当它发生在身边时,感受还是有所不同,心里多少有些忐忑。”颜阿美说道。
当知道后坝村需要志愿者帮忙的时候,她第一时间报了名,“我是年轻人,体力好,协助村里做好核酸检测,控制了疫情,就保护了家人。”很快,颜阿美和她的伙伴们用一线忙碌的身影,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也绘就出乡村抗疫的动人风景。
因为核酸信息录入需要熟悉电脑操作,她和同村另一位90后姑娘主动包揽该任务,在经过基本的操作培训后,立即加入到核酸检测信息录入的工作中。在扫描测试管条形码时,其它录入组经常出现读码错位,需要手动输入,增加了工作量。阿美回忆起镇里的培训,判断这是输入法没有转换的原因。果然,通过简单的输入法切换,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大提高了录入效率。
核酸工作从早上一直持续到晚上,十多个小时不间断的录入和协助任务,颜阿美已是身心疲惫。忙碌的志愿工作结束后,颜阿美说,抗疫志愿者的经历将成为她人生中珍贵的一段记忆,切身感悟到了付出、责任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