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泉州 > 德化县
德化:“疫”线进行时 故事暖人心
http://wmf.fjsen.com 2022-04-07 14:43:30 来源:德化文明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许人祥参加抗疫志愿服务

文明风4月7日讯(吴有森 李宏图 周云中 林铭锟 范福海 陈毓昕 连燕巧 文/图

抗疫志愿服务现场

他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这次疫情防控歼灭战,我看到了共产党员们默默坚守、‘逆向而行’,奔赴在抗击疫情的一线。他们用沉默的前行,无言的行动,诠释着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3月23日22时34分,刚刚结束15个小时抗疫志愿服务工作的许人祥,郑重地向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三班镇供电所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一天,是他参加抗疫志愿服务的第5天。

1996年出生的许人祥是三班镇供电所的一名配电营业工。3月1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和整座小城人民的正常生活。一觉醒来,许人祥在小区微信群里感受到邻居们的恐慌和焦虑,虽然他的内心也不平静,但更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于是,在做好防疫保电职责的同时,许人祥主动向公司团委申请报名参加德化县志愿服务团队。从3月18日开始,他顺利成为抗疫志愿服务中的一员。

查验健康码、信息录入、维持秩序、搬运物资、疫情防控宣传……在德新社区核酸检测现场,许人祥忙的不可开交。从早晨5点30分开始,核酸检测点的队伍由长到短,再由短到长。为了节省时间,他甚至不喝水或是少喝水,为了就是能节省点时间,与时间赛跑。一天下来,忙碌了十几个小时的许人祥只觉得喉咙沙哑,腿脚发软。不过,虽然身体很累,但他的内心却异常快乐和充实。

“经历这5天来的志愿服务,在现场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是党员我先来’、‘让党员先上’……这些都深深触动了我,能早日加入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就是我的愿望。”许人祥说。

于是,在忙碌了一天后,他迫不及待地写下了那份入党申请书,将翻涌的激情化成一行行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请党组织考验我!”

另据了解,此次抗疫期间,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已有5名青年员工在战疫现场“火线”递交入党申请书。“这既是他们一份份沉甸甸的入党申请书,更是一份份坚毅果敢的抗疫请战书和决心书。”国网德化县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陈志思介绍说。

郭孝明为居家观察人员送去生活物资

居家观察不出门

爱心“跑腿”来敲门

“赖老哥开下门,我送东西来了。”3月27日,汤头乡志愿者郭孝明早早按响了正在居家医学观察的赖老哥家门铃,为他送上大包小包的生活物资和防疫药品。

这是郭孝明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的第11天,早上6点起床翻看昨晚写好的采购清单,已经逐渐成了郭孝明每天雷打不动的习惯,在重新核对、梳理一遍清单后,郭孝明便动身前往超市、医院等场所,为汤头乡在城关居家医学观察的乡亲们采购生活物资和领取药品。在分门别类打包好之后,郭孝明要挨家挨户为居家医学观察的乡亲们送去。遇上乡亲们物资需求较大的时候,郭孝明需要往返超市3~4趟才能把物资全都带回家。

“刚开始人多的时候,比较手忙脚乱,总想着一口气做完送完。”郭孝明笑得很开心,“后面建了微信群,乡亲们看着群里的消息自发的给我缩减工作量,觉得采购量多了就不要我当天买了,怕我太累了。”从最开始的1户1人,一直到顶峰的19户25人,郭孝明肩上的担子越发沉重,为了节省时间并确保不漏一户,郭孝明手绘了一张张由简入繁的“跑腿”路线图。

“我感觉自己现在过的很充实,能为乡亲们做点事情让我十分光荣。”郭孝明表示自己将一如既往、坚守一线,为抗“疫”事业做贡献。

志愿者苏芹蔚在“抗疫厨房”为一线工作人员做夜宵

“乡亲团”的“抗疫厨房”

暖胃更暖心

“给你们煮了点排骨汤,还有面条,赶紧都过来趁热吃吧……”富地村的志愿者苏芹蔚在“抗疫厨房”里对着在路边坚守岗位的“战士们”喊道。3月25日晚23时,葛坑镇富地村下着大雨,室外的体感温度犹如寒冬,已经72岁高龄的苏大爷仍一如既往地挽起袖子亲自为通宵值守的抗疫“战士们”下厨做宵夜。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葛坑镇13名党员志愿者挺身而出组成“乡亲团”,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热心的苏大爷就是其中一个,他主动把自家厨房变身成“抗疫厨房”,志愿为葛坑驿站交通查验点准备一日四餐,将自家的农家食材变成香喷喷的可口饭菜,暖“战士们”的胃,更暖“战士们”的心。“他们辛辛苦苦给我们“站岗”,我不能让他们饿着……”说这句话时,他的眼神坚定且饱含深情。

除了一日四餐,“乡亲团”平日里还利用村里的生姜、红枣、枸杞等一些食材熬制姜汤,不断供地为全镇12个的核酸检测点和6个交通查验点等“疫”线“战场”送上“爱心姜汤”,慰问一线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一天了忙得连口水都喝不上,晚上人少些了,喝上了你们熬制的姜汤,身子一下子就暖起来。”葛坑驿站交通查验点的工作人员颜泗培对着老苏感动地说。另外一名负责消毒消杀的志愿者陈建宽,也直夸道:“这枣姜汤又甜又辣,喝上一口,嗓子滋润,浑身轻快……”看着他们一双双冰凉的手捂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姜汤,老苏的心也是暖的。让人更暖心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站出来献爱心:有来自龙漈村村民自家的血橙芦柑;有来自意瑞滋的“福袋”美食;有来自乡贤党员苏育晓、苏德旺、黄湘洲等的捐资捐款等。

张智勤在交通检查点检查过往车辆

全家齐抗疫

绘就“同心圆”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许多家庭的生活节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既是家人,又是战友,并肩走向了抗击疫情的一线。雷峰镇综合执法队队长张智勤一家人就是如此,他们一家四口齐上阵,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用一样的初心、不一样的轨迹画出了抗疫“同心圆”。

自疫情发生以来,张智勤作为雷峰镇综合执法队队长,变成了防控线上的“赶路人”。这一天,是开展核酸检测的日子,凌晨5点他就赶往离镇区16公里的荐解村,组织村民有序开展核酸检测;8点检测结束后,他又召集村两委传达近期防控要点、布置疫情防控工作;两委会后,身为镇交通检疫组负责人的他又马不停蹄地来到朱紫卡点,和坚守在这里的镇村干部一起守好第一道防线。晚上11点,疲惫了一天刚准备休息的他,却又接到必须立即转运集中隔离对象的电话通知,他又立马起身开始和各方做好对接。张智勤乐观地说:“星光不负赶路人,战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疫情终会散去。”

张智勤的爱人陈巧芳,是县医院的一名主管护师。自3月13号进入待命状态起,她便没回过家,每天只能通过微信视频看看两个孩子。张智勤的父亲张进明,是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干部,今年已经60岁,虽然还有几个月就要退休了,但是作为一名老党员,他时刻牢记初心使命,面对凶险的疫情,他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协助社区开展值班值守、风险人员排查、防疫宣传引导、居家观察人员服务等相关工作,全面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张智勤的母亲吴春钦,是县医院的退休干部,面对严峻形势,当县里发布致退休医务人员的一封信时,她坐不住了,也想马上奔赴一线贡献力量,但是家里8岁的孙女和4岁的孙子没人照顾,一家人好说歹说,才把她劝了下来。作为全家唯一一个不在“疫”线的角色,她每天坚守后方,给冲在抗疫前线的三个人最大的安慰。

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张智勤一家人脚步匆匆,行走在基层疫情防控的一线,这样一个小小的“抗疫组合”,用付出和奉献诠释了特殊时期的责任与担当。但是他们坚信,心在一起,就是团圆,疫情终会过去,静待春暖花开。

杨梅乡卫生院医务人员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

“生死时速”五十分钟

“警察同志,我母亲吃饭时被骨头卡住喉咙,情况危急,需要紧急送到县医院救治,拜托帮帮忙。”3月23日晚7时许,在杨梅乡上云村交通检疫点,刚值完班的杨梅乡派出所民警阮超锋回到所里,车刚熄火,就接到一个村民的求救电话。时下正值疫情期间,老人的儿子又在泉州,无奈之下只好报警求助。

民警经询问得知,老人家是杨梅乡白叶村村民赖阿婆,今年69岁。由于被骨刺卡喉,疼痛难忍,情况危险,一分钟都耽误不得。时间就是生命。民警阮超锋急忙调转车头,一边向上级汇报,一边驱车往赖阿婆家赶。

与此同时,杨梅乡分管交通兼白叶村的挂片领导曾智杰也接到求助电话,他马上通知村干部在村口给民警带路,并交代白叶交通检疫点人员提前安排好车辆通行出口。随后又打电话与沿路乡镇交通检疫点沟通,请他们看到杨梅派出所警车(2375警),第一时间放行,与时间赛跑。

医务人员、民警、村干部、挂片领导、工作队先后赶到达赖阿婆家。杨梅乡卫生院医务人员黄明东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病情。考虑到食道异物,他建议老人马上转送县医院。

民警阮超锋迅速抱起老人坐上车,让她的老伴陈老伯扶着。阮超锋拉响警笛,一路往县城“狂飙”。由于事先已和各个交通检疫点沟通好,载着病人的警车,一路“绿灯”。杨梅乡距离县城70多公里,平时需要1个多小时的车程,民警仅用了50多分钟,就将老人安全顺利地送到德化县医院,让患者第一时间能够得到救诊。

在医院,民警与医务人员合力将患者送入急诊室抢救后,又赶紧帮助病人联系家属、挂号、找医生。

“感谢公安民警的快速反应,给我们争取了抢救时间,才能平安无事。”一切就绪后,赖阿婆的老伴陈老伯和在泉州的家属高悬的心终于放了下来。阮超锋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由于要赶回派出所值班,他匆匆和患者家属告别。

据了解,3月24日,经过手术卡住老人喉咙的骨头被成功取出,老人情况稳定,无生命危险。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德化县奋战在一线的疫情防控人员,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疫情虽无情,但暖心举动无时不在。(瓷都德化)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