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三明 > 沙县
沙县:小城大爱
http://wmf.fjsen.com 2022-03-22 14:50:26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文明风3月22日讯 沙县区这个全国闻名的小吃之乡现有人口27.2万,60岁以上老年人约4.8万人,持证残疾人8300多人,有6万多人在外经营沙县小吃,客观上也产生了一定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现象。关注关心关爱这些弱势群体,营造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的社会氛围,把大爱融化在这座小城里,是沙县区一直在坚持做的事。

打造“放心”乡村“复兴少年宫”

擀皮、包馅、捏边……夏茂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小吃竞技展示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操场上,孩子们各显神通比拼包饺子技艺,一招一式、有模有样,一个个承载着孩子们用心的“柳叶饺”“月型饺”闪亮登场。激烈的比赛过后,孩子们又制作了扁肉、金包银、甜烧麦等传统小吃,向大家展示在乡村“复兴少年宫”小吃班的学习成果。一句句热烈的加油、一双双弯弯的眼睛、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处处彰显着孩子们的幸福快乐。

沙县区注重发挥乡村“复兴少年宫”全国试点作用,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依托区、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统筹教育、文旅等部门的优质资源,动员文明实践志愿者积极参与,为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提供了快乐成长的条件。原来,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较为单一,缺少亲人的陪伴,也没有条件发展兴趣爱好,有的甚至沉迷于看电视、玩手机,解决这些痛点,正是乡村“复兴少年宫”努力的方向。沙县区25所乡村“复兴少年宫”推出了小吃制作、山歌传唱、游鱼表演、竹编技艺、果蔬种植、篮球、足球、绘画、舞蹈等一系列项目活动,让孩子们既能享受充实快乐的课余生活,还能学到一技之长,同时也解决了外出经营沙县小吃的家长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可以更加安心地在外工作。

打造“暖心”慈善厨房

始一开盖,朦胧胧的蒸汽渐渐散开,五颜六色的馒头慢慢浮现,有黄色的玉米馒头、棕色的红糖馒头、紫色的紫薯馒头、白色的牛奶馒头,一排排码得整整齐齐,煞是好看可爱。“为了让老人们吃的更可口,我们研发了好几种口味的馒头,他们最喜欢的要数牛奶馒头了。”沙县区春满人间志愿服务队负责人王健春笑着说,他运营管理着一间特殊的厨房——慈善厨房,每天都有10余名志愿者来到这里参加制作爱心餐的志愿服务,一份爱心餐从原材料选购、餐具消毒、菜品清洗分拣、荤素搭配、烹饪、留样、装盒打包直至配送到社区困难老人手中,每个环节都倾注了志愿者们的真情。

沙县区聚焦特困、孤寡、失独、空巢、残疾和高龄等6类老年人的用餐需求,探索制定扶贫帮困志愿服务项目,采取“1+3联动”的模式,即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社会组织+社区+社工的模式:由志愿服务队负责项目的执行;慈善组织负责统筹财力、物力的支持;以城区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服务落脚点,由社区居民委员会负责本辖区内6类老年人信息提供与日常关照。还制定了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通过授予星级志愿者称号、颁发证书,施行文明积分兑换等方式,促进活动常态长效开展。慈善厨房项目自启动以来,已有近3000人次的志愿者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城区范围内6类老年人送去爱心餐8万余份、馒头29万余份。现在,慈善厨房还将服务对象延伸到了心智障碍者群体,每月定期为沙县心语星特殊儿童教育中心和圆梦照料托管中心的孩子们配送爱心馒头。

打造“爱心”圆梦公益店

在沙县区有这样一家特殊的商店,除了售卖日用品、农副产品外,还销售心智障碍者自制的手工饰品、绘画剪纸作品,店员均为残疾人及其亲友,该场地由区民政局无偿提供,店铺收入用于支付残疾人售货员的工资。这是一家充满爱的圆梦公益店,在区残联、民政等各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由沙县圆梦特殊家庭援助中心开办,已先后为19名精神、智力类残疾人提供了辅助性就业岗位。受疫情影响,目前该公益店面临着销售困境,为此,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会同区残联、工会等部门发放了《倡议书》,号召各级文明单位从职工工会节日慰问经费中安排一定资金购买公益店慰问品,用实际行动关心关爱残疾人,传递正能量。

沙县区始终将扶残助残作为公民道德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重要工作内容,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扶志与扶智并举,探索“社会工作者+圆梦家长+志愿者”的三方服务模式,为就业年龄段的心智障碍者提供照料托管服务、生活技能培训服务以及兴趣爱好拓展服务等特殊群体社会福利,提高社会对心智障碍者的关注和关爱,营造良好的扶残助残氛围。“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健康成长,是我们殷切的希望。”沙县圆梦特殊家庭援助中心负责人张素芳说。(沙县区委文明办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