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南平
南平市召开“喜迎二十大、办好省运会、争创文明城、展示新形象”动员大会
http://wmf.fjsen.com 2022-03-16 14:42:01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郑正华

大会现场 陈艳 摄

文明风3月16日讯(通讯员 朱昕华)12日,“喜迎二十大、办好省运会、争创文明城、展示新形象”动员大会在潭召开。南平市委书记林瑞良在动员讲话中强调,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拉满弓、使满劲,确保第十七届省运会圆满精彩,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充分展现新时代新南平新风采。市长袁超洪作工作部署,市委副书记陈涛主持会议。

林瑞良指出,办好省运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是南平加快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退无可退的背水一战。全市上下要增强信心、坚定决心,要有破釜沉舟的态度,以此为重要契机,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和综合软实力,向习近平总书记、向党中央、向省委省政府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林瑞良强调,要对标先进、提升标准、敢为人先,拿出争创一流的勇气。要全面梳理赛事组织、服务保障、市容提升等方面,学习已举办重大赛事活动地市的经验做法,与举办过省运会的地市筹办单位深入交流、查找隐患、完善预案,做足做细各项准备。武夷新区要以“世界遗产地,绿色生态城”为总目标,秉持“绿色、智慧、人文”的发展理念,打造绿色生态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秀美山水和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国际旅游度假城市、公园城市,充分彰显绿色之美、人文之美、现代之美。各县(市、区)要围绕城市面貌“高颜值”、城市更新“有特色”、城市改造“有温度”,突出地方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展现老城味道,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要突出敢于争先、后来居上,锻长板、扬优势,办出一届更圆满、更出彩、更有特色的省运会,创出更全面、更精细、更高质量的文明城,打造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生活从容的和谐家园,提高南平美誉度、增强群众归属感。

林瑞良强调,要理解“美”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理念。要注重间绿透绿,体现山水、保护视廊,在山边、水边、路上的绿化不仅要有绿荫、有绿量,还要能通透、有层次,充分地显山露水。要注重花化彩化,自然资源和住建、城管等部门以及相关专业机构抓紧研究制定每个县城花化彩化规划,选好植物种类,打造特色风貌,展示城市活力和特色。要注重风格风貌,山水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要突出山水格局、保护好历史文化、控制好高度色彩,一定要保护好古街区、历史建筑、传统建筑以及一些有价值的老宅子。要注重夜景夜色,注重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不宜过分喧嚣、跳跃、浮躁。应通过夜景展示建筑风貌,体现从容自在的夜景环境,打造独具闽北特色的山水画意境。

林瑞良强调,要压实责任、传导压力,必须有拼搏奉献的干劲。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理念,“一把手”亲自挂帅,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攻坚突破、拔钉清障,全力以赴打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省运会筹备两大攻坚战,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要坚持干部下沉,大力弘扬廖俊波同志“能在现场就不要在会场”的实干作风,市县乡领导干部要分别下沉县乡村,近距离、点对点地带着大家一起干,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进一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要强化闭环管理,建立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定时公布督查情况,及时通报工作进展,倒逼工作落实到位。各级宣传部门要协调媒体开辟专栏,做实跟踪报道,宣传先进典型,曝光突出问题。市政府网站和“12345”热线要全天候接受群众举报,强化社会监督,推动公众参与。要突出一线考核,着力在创城和办会的攻坚一线考察干部,形成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让不作为的干部有压力,想作为的干部有动力,会作为的干部有奔头。

袁超洪强调,要以此次筹办省运会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强化市县联动,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市容市貌、公共秩序和市政基础设施完善、城市景观提升、氛围营造、竞赛组织及备战训练、工作保障等方面短板弱项,区分轻重缓急,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形成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反馈销号清单,紧盯时间节点要求,以钉钉子精神狠抓闭环落实。同时,要采取“过电影”工作方式,将重要门户、重要线路、重要节点的景观风貌、绿化花化彩化、广告宣传、“两违”整治等,全面过细一遍,精准精细查缺补漏、完善提升,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全力办好省运会、争创文明城。

会上,延平区、建阳区和武夷新区汇报了省运会筹备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情况,有关市直部门以及各县(市、区)作了表态发言。

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坚、市政协主席林斌及其他挂点市领导,在各县(市、区)分会场参加会议。(闽北日报)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