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的“福”字,完美诠释了民以食为天的文化精髓,《说文解字》中说道:“左为衣服、右是一口田”。“福”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大众性文化、民族性文化,它始终贯穿于华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在古代传统文化中,“福”文化内涵主要有衣食、长寿、平安、修德、和谐等;在现代社会文化传播中,“福”文化内涵主要有知福、惜福、积福、修福、造福等。“福”作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既是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当代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追求。
进入新时代,在打造“福”文化中,人们不仅继承自古以来福的观念,还丰富“福”的文化内涵,对传统“福”文化进行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福”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贴“福”字、祝福、祈福等,已经成为传统节庆时的重要标志和亮丽风景。“福”文化也成为城市经营理念,城市建设理念,当地政府在人民之间有计划、有行动的展开造福、传福的各项活动。让“福”文化更加深度融入百姓平常生活,就要和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到每个人的价值理念、具体行动上。就福建而言,打造“福”文化,可以做到五结合,让“福”文化在八闽大地上熠熠生辉。
与红色苏区文化相结合。福建有37个苏区县(市、区),也是一片红色热土,到处都有英雄故事,要把这些英雄史诗,好好书写整理出来,形成更系统全面的八闽英模谱系,激励当代人努力建功立业,同时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用好红色资源、赓续苏区红色血脉,不懈奋斗造福人民。
与传统闽学文化相结合。福建因朱熹在福建讲学,弟子多为福建人,形成的学派世称"闽学"思想。要把传统闽学中哲学思辨、民本思想等核心理念,与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传统闽学,使之转化为更有时代活力的现代闽学文化。
与海上丝绸文化相结合。福建因海而兴,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特别是近代以来,出海的福建人通向五洲四海,借助海洋文化这个历史链接和现实纽带,充分发挥福建作为闽南、客家、妈祖等文化祖地的独特优势,把海内外同胞的心紧密连接在一起。
与优秀戏曲文化相结合。福建是戏剧大省,有梨园戏、莆仙戏、高甲戏等民间优秀剧种,要注重对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持续并规模化地宣传推广,让“福”文化繁荣与发展。
与土楼土堡文化相结合。福建土楼蜚声海内外,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榜上有名,还有一种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却散落在山野乡间的土堡。全面推进福建土楼土堡科学合理地保护与利用,让福建土楼土堡再次焕发传统建筑独有的文化魅力,使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打造福建“福”文化,要进一步推动“福”文化资源转化利用,通过打响福建“福”文化品牌行动为契机,有效运作,推广“福”文化品牌公共标识,积极主动融入“清新福建”全福游,打造若干条“福”文化主题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一批“福”文化景观设施,形成福建文化思想宣传大格局,让“福”文化在八闽大地上熠熠生辉。(大田县委文明办 高上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