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e观文明
多方发力,让“双减”变“双赢”
http://wmf.fjsen.com 2022-02-22 17:03:46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度过“双减”后首个寒假,各地中小学迎来春季开学。“双减”在春季学期如何更上层楼?记者在山西省太原、辽宁省丹东、江苏阜宁等多个省份采访了解到,一些学校将从作业设计、课后服务、家校沟通等方面发力,持续巩固提高“双减”工作水平,真正把“双减”变“双赢”。(2月21日 新华社)

所谓“双减”,就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不可讳言,“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令许多家长最为担心的是,过往的晚自习、家庭作业、期中末考试、课外补习班等“提高成绩”的传统方式全部被取消了,而且并没有取消“一锤定终身”的高考制度,那么,所有的课业任务都压在课堂上,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会不会“躺平”不学,教育教学质量会不会下降?

仔细想来,家长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双减”作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改变教育生态的重大教育改革,将教育职能更多的从社会回到学校,让学习回归本质,还义务教育阶段孩子更大的成长空间,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一件回归教育常态的大好事。面对扑面而来的“双减”政策,如何让“双减”实现“双赢”,是摆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和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为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是课堂,学校多项举措促“双减”,老师优化和改进教学方法,家长明晰家庭教育方向……多方发力,其力无穷,实现“双赢”,共促成长。

学校是落实“双减”的主阵地。“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育职能由过去社会承担的一些责任,完全转向学校,学校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也面临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更高期待,学校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和发挥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为此,学校要因校着情,以“老师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为原则,适时组织老师对“双减”政策进行学习和领悟,在课程改革、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课后辅导、质量提升等方面下足“绣花功夫”,真正做到立足平常、不喧嚣浮躁,着眼日常、不标新立异,基于恒常、不急功近利,回归正常、不拔苗助长,做真教育,真做教育,教育做真,才能恢复和重建学校教育教学良好生态。

课堂是落实“双减”的主战场。教育的首要问题是课堂问题,昔日那种课堂的呆板,课堂的无趣,课堂的压抑,课堂的封闭,课堂的低效,不仅推波助澜了校外培训机构,也无形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当务之急就是变革传统课堂,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调动孩子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思维和内生力,让孩子们在主动学习、能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愉快学习中,既学足学够、学懂学会知识点,又学会学习和思考,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家长是落实“双减”的“护航者”。过去,很多家庭由于缺乏相应家庭教育的文化基础和氛围,只要掏钱把家庭教育的责任交给了校外培训机构就齐了;如今校外培训机构受到严格管控,家庭教育少了“加持”的社会力量。自从“双减”政策的落地,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长的精神负担。但减负不代表减轻了家长肩上的责任。作为家长,永远都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家长既有意识担当、角色担当,更有行动上的担当。“双减”政策不仅要增加日常对孩子的陪伴,也要帮助孩子制定正确的学习计划,更要与老师加强联系沟通,只有将自己的身份转变为“陪读妈妈”,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关注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这才是“护航者”的关键所在。

“双减”是一场观念、认知和行动上的革命,需要包括政府、学校、老师和家长及全社会在内的各界力量,只有强强联手,多方发力,回归教育本真,才能让“双减”政策掷地有声,实现“双赢”。(德化文明网 朱波)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