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莆田
多样呈现 福气满满——探寻莆田“福”文化
http://wmf.fjsen.com 2022-02-02 10:05:23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兰楚文

文明风2月2日讯(通讯员黄凌燕)春节到来,市图书馆每个楼层,大大的“福”字上墙,示字旁妈祖形象,笔画“一”现仙古民居屋脊,“口”为木兰陂造型,“田”是莆仙戏脸谱,静中有动,喜庆祥和。

“我们每年把这幅‘福’印成门福,给读者送祝福。”市图书馆副馆长张翔介绍,如今这幅“福”还流传到市博物馆和市群艺馆。

“2018年,市图书馆迎来新馆开馆第一个春节,我以‘福’字设计,既烘托节庆氛围,又展现莆田地域文化。”回忆当初设计,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詹伟锋教授记忆犹新。

莆田是妈祖故乡,“福”文化底蕴深厚。莆田学院科研处处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祖芬介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内涵之一就是祈福纳祥。“福”文化还体现在妈祖文化建设上,如秀屿东峤汀坪村妈祖文化公园就有一个“百福埕”。近年来,两岸同胞共同弘扬妈祖文化,曾开展进福门、擂福鼓、鸣福钟、赠福旗、祈福祉等活动,“妈祖福”广为传播。

走进市博物馆,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专题展现场,展示的妈祖宫庙、妈祖对联、妈祖贡品等,随处可见“福”元素。在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历史建筑、木石雕刻等物体上一个个醒目的“福”字,寄托莆田人对幸福生活的祈愿和追求。在民俗文化陈列展厅,“福”文化更是渗透在莆仙民间岁时节俗、人生礼仪、衣食住行、耕作渔获、商旅经贸、宗教信仰等领域,内涵丰富。

“‘福’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文化,莆田‘福’文化是特殊地域文化滋养而成。”市博物馆馆长游国鹏说,文物普查发现,“福”字常现于文物古迹雀替、窗花、彩绘等处,既作为装饰,也寄寓美好。现代的文化产业也不乏“福”字,像北高珠宝城展示的金银首饰,“福”字是最常见的纹样。“福”还亮相于新开发的文创产品中。

作为全国重要的工艺美术产区,“福”文化融入莆田工艺美术作品,被赋予新的内涵。今年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莆田市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联谊会会长林建军建议通过省级立法保护传承“福”文化,把弘扬“福”文化纳入文化强省战略,将“福”文化名片推向世界。作为轻工“大国工匠”、莆田木雕代表性传承人,林建军曾创作过不少“福”文化题材木雕作品,如《五福三多》如意作品。他认为传承是最好的保护和推广,应加强带徒传艺、举办文化培训等措施,让“福”文化艺术代代相传。

莆田的“福”文化植根于莆田山水文脉中,渗透在莆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扎根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内化成集体的美好价值观。“人们常说‘五福临门’,‘五福’通常为寿富康德善,在莆田却代表福禄寿财喜。”莆田民俗专家林洪国举例,莆田地方志书载称莆田元宵,“文峰宫起,文峰宫止”。文峰宫有五福献瑞,烛山祈福“尾暝灯”习俗。每年文峰宫妈祖总元宵,人们共点烛山,迎祥纳福,莆仙戏剧院献演非遗项目《大五福》,福星、禄星、寿星、禧星、财星依次登场,致贺赐福,展现“福”道文化的魅力。(莆田市委文明办、湄洲日报)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