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厦门 > 同安区
厦门同安:小处入手,塑造文明实践“同安样板”
http://wmf.fjsen.com 2021-12-28 15:16:11 黄文水 林文足 许妙真 苏轩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邹玒

爱心屋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同安区委文明办供图)

心暖城

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

为同安奉献爱心力量

12月18日,在同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同安区委文明办、区爱心办等主办,同心社工中心等承办的“汇聚近邻友爱 圆梦微小心愿”爱心市集暖冬行动开启,现场不仅有贴心的便民服务,更有爱心单位与困难群众现场结对助圆心愿。据了解,“银城微心愿”圆梦项目年度完成率达100%,同安区还组建“爱心快递”志愿服务团队,精准高效配送爱心物资。

爱心是城市的文化气质和颜值标配,用心守望,为爱赋能。同安将“爱心厦门,同安在行动”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落实落细爱心“五大行动”“四项机制”活动,丰富拓展“五大新领域”工作,聚焦各类特殊群体,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富美新同安建设奉献爱心力量。

近期,同安区“特制爱心包 关爱英烈后代”案例荣获厦门市第一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优秀案例评选“十佳优秀案例”。同安区爱心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同安区紧扣党史学习教育,率先出台关爱英烈后代方案,扎实开展“关爱英烈后代”爱心行动,将关爱英烈后代与烈士纪念设施整改提升相结合,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烈士、关注英烈后代的良好氛围。

定制“同安区英烈后代关爱卡”,多批发放。在“关爱英烈后代”行动中,区爱心办精心出台制定关心关爱方案,建立长效关爱帮扶机制,融合十大举措,聚焦英烈后代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打通关心关爱渠道,用心用情用力将实事办到英烈后代心坎上。其中,在全市率先为英烈后代等49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提供免费体检。

在“爱心助残”领域,同安区创新普惠机制,扩大爱心覆盖面,制定《同安区“爱心屋”运营激励机制暂行规定》,将部分“爱心屋”结余利润用于补助慰问本区户籍困难及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让爱心营收惠及更多困难群体,构建“近邻有爱”的温馨家园。截至目前,“爱心屋”线上线下营业额达1800万余元。

风易俗

减轻群众隐形负担

把民生工程办好办实

同安区是全省推进移风易俗的联系点,多年来,同安区将其当成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扎实深入开展移风易俗,通过落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民俗日不办等措施,减轻了群众隐性负担,实现了节支增收。2018年,省纪委对全省十个移风易俗联系点进行督查与评价,同安区被列为“移风易俗做得好的地区”。成风化俗,引导健康文明新风尚。据统计,仅2020年以来,同安全区红白喜事缓办、简办5500多场次,切实为群众减负4.4亿多元,群众满意率达99%以上。

在“同安文明卫士”电子考评督查平台基础上,同安区还创设了“移风易俗智慧管理系统”App,以更快的速度、更宽的领域、更细的管理、更高的效率,推动实现移风易俗工作管理的动态化、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

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同安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先后下发8份移风易俗通知。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下发通告,解封当晚第一时间发布持续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后移风易俗的通知,发送移风易俗、疫情防控宣传短信20万条。通过“移风易俗智慧管理系统”App,对喜事、丧事进行检查督导共389场次,驳回相关申请事项60场次。

在2021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歼灭战中,同安志愿者挺身而出,全面助力疫情防控。尤其是同安区疫情防控救助热线和心理咨询热线、网格化的志愿者队伍和退役军人应急接送服务车队,在抗疫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同安区区域管控专班宣传及心理疏导组紧急开通社会救助热线7131200和心理咨询7055885两条专线,面向同安群众,每天24小时不间断接听。

在抗疫进程中,针对慢性病人就医返程难、购药难、运输难、配送难、120运力不足、核酸检测引导不足等“六大难”问题,同安区精准组建“攻坚克难最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爱心快递志愿服务队”“企业工友志愿服务队”“核酸样本转运志愿服务队”等4支快速反应志愿服务队伍,助力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

值得一提的是,两条专线汇聚民声,共32万志愿者下沉一线。专线负责人、同安区文明创建事务中心主任张荣森介绍,这两条专线,搭建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受理求医购药、生活物资保障、核酸检测、垃圾清运、其他问题等5个类别的求助。从9月20日到10月7日,两条专线122名接线员累计接听了13500多个电话。

据统计,实践所(站、岗)发动志愿者参与村(居)疫苗接种等志愿服务,开展线上心理辅导2000多场次,累计服务群众50多万人次。在疫情期间,持续发布“动员令”“召集令”“决战令”系列防疫志愿服务,发动32万多人次志愿者下沉至141个村(居),奋战在抗疫一线。

1  2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