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公交车,就是一座城市的一页“流动封面”;一节车厢,就是城市形象的一扇“流动窗口”;一名驾驶员,就是体现城市精神的一位“文明使者”!连日来,在小小的十米公交车厢中,因为南通公交集团公交车司机们的一系列凡人善举,像一条闪光的“珍珠链”,在文明接力中串起一道别样风景线。(12月21日《江海晚报》)
公交车是公共空间,也是公共场所。如同车站码头、商场超市等公共场域一样,公共场域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城市文明指数的重要衡量指标。因为,公共场域的文明程度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由一个个市民个体的文明言行组成的。就说在公交车厢内,哪怕有一个人不文明,也会影响到这辆公交车内的文明,甚至会对整个城市的文明造成负面影响。
正因为如此,公交车、车站码头、商场超市等城市公共场域的文明,既是城市整体文明和城市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个体文明素养的一面镜子。只有人人文明,才能有公共场域文明,城市整体文明。文明不仅仅体现在精神层面,更体现在你我日常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每一句不文明话语,每一个不文明行为,都是公共场域文明的“污点”,都会对城市文明和城市精神造成负面消解。
有人这样定义公共文明: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修养、自觉、约束和善良,这四个关键词构成了城市文明的内在关联,有修养才会激发内心自觉,有约束才能让善良得到最大呵护。文明其表,制度其里。任何一种文明的成长和成熟,都离不开规则和制度的支撑。就如公共场合不要大声接打电话、自助餐厅按需取餐不“哄抢”、后面有人别着急关电梯,这样的文明细节不仅仅是行为上的规范,也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自制、自觉和对他人的尊重。就如斑马线自觉礼让行人,倡导礼让的志愿者,这样的礼让不仅是法律上的约束,同时也是对志愿者爱心的呵护。
公交车上的一系列凡人善举,是城市文明的最美展现,是城市精神的最好表达。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的工作交流、语言沟通、相互合作等人际关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如果人与人之间的每一次交流、沟通、合作,都心存戒备、相互提防,人际交往的成本就会非常高,最终每个人都会为此买单。正因如此,我们需要讲文明、守规矩,信仰法治,敬畏规则,让修养、自觉、约束和善良扎根心中,使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构筑起城市文明和城市精神的大厦。(莆田文明网 孙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