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16时许,天地信号接通,一个悬浮在空中匀速自转的小小陀螺出现在同学们眼前。“欢迎来到‘天宫课堂’!”清脆清晰的声音响起, 化身“太空教师”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出现在画面中,“天宫课堂”第一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2021年12月10日新华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曾强调:“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使他们更多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诚然,迈入知识经济时代,青少年科普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青少年是人才的储备力量,是发展的助推之星,更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此次通过太空天地信号接通,实现超级“硬核”太空科普,是创新性科普的又一尝试,点燃了我国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强国梦。
今天,科普工作尤其是青少年科普,呈现网络新时代的新特征。集知识性、趣味性、丰富性于一体的科普形式陆续涌现,一些科普专家、学者、达人开始活跃在各大网络平台,凭着重互动、善交流的优势,在网络世界刮起“科普旋风”。通过设计贴合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活动内容,吸引青少年参与科学调查、科学探究和科学体验中,让青少年通过网络了解科普魅力的业余时间,学习到了基本的科学知识,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这不仅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还能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娃娃抓起,在广大中小学大力加强科学教育,让孩子们热爱科学、崇尚科学,长大后投身科学,实现科技创新的接力和传承,是科学普及的重中之重。新时代,我们要更加重视科普传播和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学校可以在创办科技特色学校上进行积极地探索实践。校方应多多组织青少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以学校、班级、家庭为单位开展相关的科学调查研学活动,让学生们走到户外,让森林公园、小河大山都成了孩子们的实践课堂。大自然是科学文化普及的来源,亲近自然是走进科学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学校尤其可在课程建设上独创特色,将科学普及与劳动教育与自然课程与乡土课程等多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利用雄厚的师资力量,将科学元素融入语文、数学、艺术等学科教学中。这不仅有助于在科技实践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增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和科学道德,提高科学素质。
孩子的想象力是无穷的,科学普及的力量同样无穷。让科普多多走进青少年视野,激发广大青少年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助力新时代青少年放飞科技强国梦。(鼓楼区委文明办 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