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莆田
奏响童年“幸福歌” 莆田多彩活动助力孩子快乐成长
http://wmf.fjsen.com 2021-12-08 15:16:25 来源:莆田文明网 责任编辑:蔡蓉梅

蔡芳芳指导学生动手完成手工作品 图片来源:湄洲日报

孩子是一株株嫩绿的禾苗,他们的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沃土。近日,莆田市开展传统手工艺进校园、课间手势操、公益课堂、研学之旅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同学们边玩边学,在快乐的活动中收获知识、开阔眼界,为孩子的成长增添缤纷的色彩。

传统手工艺进校园 “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近日,城厢区华亭镇西埔小学开展“传统手工艺进校园”素质课堂活动。在“莆阳文化泥塑”展示区,丰富多彩的浮雕泥塑作品十分夺人眼球,学生们纷纷发出赞叹。

现场,浮雕泥塑、团花、剪纸、刺绣……传统手工作品层出不穷,凸显着美好的文化寓意。这些作品是由该校教师蔡芳芳指导,学生动手完成的。蔡芳芳原是一名幼师,去年9月到该校负责“传统手工艺进校园”素质课堂。校长柯永生告诉记者:“农村资源没有城区丰富,我们安排教师下基层支教,让农村孩子也能有机会受到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熏陶。”

刚到该校时,资源短缺,课程无法顺利开展。经过协调,学校专门腾出一间教室,并分批次采购教学用品。蔡芳芳从剪纸启蒙基础开始,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再引进刺绣课程。就这样,素质课堂的课程逐渐增多,并融入闹元宵、剪窗花、油纸灯笼、做红团等节日元素,让学生在兴趣中了解莆阳传统节日文化。

蔡芳芳说,她还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从而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审美素养,将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传承下去,让传统文化之花绽放在希望的田野上。

花样室内活动 让课间别样精彩

11月23日,仙游县度尾埔尾小学校园内响起了节奏感十足的音乐,学生们在各自的班级内愉快地“拍桌子”,怎么回事呢?

课间手势操 图片来源:仙游今报

记者了解到,这是该校课后服务新增的课间手势操,让学生们在教室内也能运动起来。该校从去年开始开展课后服务,本学期继续拓展和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增加了阅读、乒乓球等项目,尤其是这项课间手势操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手势操是各年级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由学校教师结合网络素材自编的,节奏明快易上手,各班每天都会安排“表演时间”,同学们伴随着动感的旋律,伸展肢体、舒展筋骨。一方面调节了学习后的疲累状态,另一方面丰富了课间生活。

该校校长徐建武告诉记者,课后服务期间内,教师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幼有所育”公益课堂 为童年添彩

11月21日,“幼有所育”公益课堂在莆田湄洲岛宫下村“党建+”邻里中心儿童活动中心里正式开课,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进行绘画和书法练习。

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书法练习 许双萍/图

据了解,“幼有所育”公益课堂目前设有书法课和绘画课,每周日上午开课,时长90分钟,邀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既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也弘扬了传统文化。

家长陈国强说:“有了这个公益课堂,孩子的周末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家长也更加轻松了,我要点个大大的赞!”

宫下村“党建+”邻里中心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于2021年9月底投入使用,通过整合周边的资源,全面打造开放、集约、共享的乡村治理共同体,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轻松搞定养老、就医、托教、甚至就业等,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湄洲岛宫下村党支部书记王进美介绍,宫下村“党建+”邻里中心结合当地实际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通过打造“1+6+X”的党建工作模式,切实将病有所医、事有所办、幼有所托、老有所养落到实处。

研学之旅 体悟妈祖文化

11月25日,莆田妈祖中学开展“研览家乡文化 点亮妈祖之光”的研学活动,引导学生以自然和社会作为“读本”,在亲身实践中行有所得,聆听妈祖故事、传承妈祖文化、感受妈祖精神,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研览家乡文化 点亮妈祖之光”研学活动 湄洲岛党工委文明办供图

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妈祖文化源流馆、祖庙太子殿、寝殿、天后升天古迹、朝天阁等代表性建筑和妈祖平安里,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妈祖生平事迹和各殿历史及延伸知识,带领学生体验体验《妈祖》中的剧情、场景,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实质,体悟妈祖文化的魅力。

同学们收集有关妈祖文化的知识,完成统篇教材必修上第四单元考察家乡文化的任务,也将顺利地完成“家乡文化”这一主题的调查报告写作。完成研学活动后,每个人都获得了素质评定的考核,部分同学还获得了学校颁发的“最佳学员”证书,参与活动的学生都表示受益匪浅。(来源:湄洲日报/仙游今报/东南网/湄洲岛党工委文明办 莆田文明网综合)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