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外出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追求,旅游业也为我国GDP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但是在旅游业高歌猛进的时代背景下,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旅游业起步晚,发展时间较短,我国居民对环境、文物等保护意识不够深刻,在景区内乱刻乱画、随意丢弃垃圾及损坏文物、历史遗迹等现象屡见不鲜。对于此类不文明行为一旦发现,景区管理部门大多给予罚款、公示名单以及禁入景区的处罚,有的是短期禁入,有的是长期甚至终身禁入。这看似惩罚严厉,但不文明现象却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惩罚力度不足,以致于有的人不以为然,屡屡紧步后尘;二是我国国民没有树立起文明旅游意识,国内文明旅游教育缺位。倡导文明旅游,要标本兼治,软硬兼施才能引导国民正确树立起文明旅游意识。
倡导文明旅游,要用好“大棒”。单个景区的禁入惩治措施,缺乏足够的威慑力,外地游客往往抱着“景区只去一次就足够”的想法,对禁入不以为然,看似很重的终身禁入,很难发挥应有的威慑作用。这就需要全国的景区建立联动“黑名单”机制,对于不文明游客实施全市、全省甚至全国范围的禁入。不仅要有禁入的威慑机制,更要让不文明游客感觉到“肉疼”。梵净山景区石壁刻字的陈某,被当地检察院以损害自然遗迹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依法追究民事责任,等待陈某的是相应的赔偿,这不仅会让陈某得到应有的惩罚,也对其他游客起到了积极的警示作用。
倡导文明旅游,也要有“萝卜”。应建立景区信誉积分制,对于主动拾取景区垃圾、举报不文明现象的旅客,给予信誉分积分奖励。信誉分高的旅客,可以享受门票折扣、免费获取当地景区的旅游纪念品等实物奖励,每年还可以对文明游客进行刊登表彰。精神与物质奖励并行的制度下,不仅让游客有自豪感、参与感,还能减少景区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有效保护景区环境、文物及历史遗迹。
倡导文明旅游,更要注重宣传教育。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基点,很多游客破坏环境的行为并不是故意为之,更多的是缺乏对景区环境、文物保护的相关意识。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揭露不良陋习,弘扬文明行为;充分运用文学、摄影、卡通、漫画等艺术形式,特别是加大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放力度,鞭挞不文明行为,促进全体公民的文明素质提高;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把文明旅游有关内容加入到中小学生课堂教育及课外教育教材之中。旅游景区也应设置引人注目的标语牌、宣传画和公益广告,使旅游文明行为潜移默化、深入人心。旅游景点在印制的门票和导游图上,加印提醒游客文明行为的提示语句,使游客一进入景区就开始接受旅游文明教育和提示。
总之,倡导文明旅游行为要多措并举、与时俱进,而且要形成合力。相信经过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的努力,旅游业一定能充实国民的精神世界,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闽侯县委文明办 闽侯县供销社 郑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