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为居民们配送物资。(江头街道供图)
文明风10月15日讯(通讯员 邹玒 杨庆山)“彩虹可共享,风雨也要共担,让我们一起加油努力,早日战胜疫情!”日前,一封来自厦门彩虹花园小区业主的感谢信,让小区的不少志愿者感动不已。
9月21日,该小区一居民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小区依令实行封闭管理。10月5日,经专家综合判定彩虹花园小区,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低风险地区,并于当晚正式解封。
在小区党支部的组织发动和党员志愿者的牵头带动下,短短十余天时间,志愿者从20多人发展到80多人,众志成城的力量在小区封闭管理的这些日子里,让温暖在小区内流淌。走进他们的故事,一个个平凡又鲜活的人在疫情防控一线守望相助,温暖你我。
郭光辉:
党员志愿者发光发热
彩虹花园小区党支部书记郭光辉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业主群和小区志愿者群里了解居民们的需求,回答问题,并积极沟通协调。事事有回应,让居民的心里安定不少。
在手机这头,是今年已经85岁的老党员郭光辉默默地坚守。9月21日那天是中秋节,不少居民甚至连中秋节的食材都来不及购买,小区大门就拉起了警戒线,放置了隔离栏,实行只进不出的封闭管理。
因此,郭光辉更是能理解居民们的情绪:“这个时候,我们更是要发挥党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小区党支部的牵头下,业委会、物业、居民密切配合,迅速建立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在此之前,彩虹花园小区通过近邻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工作,形成了小区党支部、物业公司、小区业委会三方合力的治理结构,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小区。
“物业这次非常辛苦,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基层员工,每天都在疫情防控一线,回不了家,就只能在物业办公室席地而卧,”郭光辉表示,居民们的力量更是令人感动,矿泉水、泡面、菊花茶……一份份物资送到小区志愿服务的每个角落,让爱也在这里蔓延。
赖文芳(左)与志愿者一起抗击疫情。(江头街道供图)
赖文芳:
“逆行”回到小区一同抗疫
接到小区封控通知时,吕岭社区“两委”成员赖文芳就在小区内检测疫情防控工作。年初,她刚搬离该小区,但疫情防控有需要,什么也没准备的她当机立断决定留在小区内,负责一线指挥部在小区内的沟通与执行工作。
那天,赖文芳的电话成了“热线”,接了一百多通电话,小区业主的微信群也信息不断,听出电话那头的焦虑,感受到字里行间的不确定,赖文芳更是坚定了“逆行”,与老邻居们一同面对这次疫情。
“我对小区情况很了解,和邻居们相处多年,也很熟悉,我回来再合适不过了。”赖文芳说。相较于其他封闭管理小区,在彩虹花园小区,封控区居民坚持“居家隔离、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区居民落实“居家隔离、足不出栋、服务到栋”,管控措施有所升级。赖文芳每天奔走在小区里,积极落实各项措施,遇到居民有情绪,她也耐心劝导,同时,她还在管控区内广泛发动党员志愿者、居民志愿者,深入开展居民互帮互助活动。
居民们也信任赖文芳,在小区里,她大事小事都操心,小到居民志愿者每天的用餐情况都亲自登记。而她的努力也得到了居民们的认可,湖里区发布“近邻党建引领‘无疫小区’建设活动”后,身为网格长的赖文芳落实落细各项封闭管理措施,居民们纷纷支持,齐心抗疫。
周易:
哪里不够人员我顶上
周易记得,9月21日那天,她正准备作为志愿者,参与到湖里区第四轮核酸检测中去。作为蔡塘学校的英语教师,前三次核酸检测,她都作为信息录入志愿者参与其中。
“我同事突然问我,是不是住在彩虹花园小区,我一看消息,这才知道小区封闭管理了。”周易说。
与此同时,彩虹花园小区的志愿者正开始集结建立微信群,以便开展工作。招募志愿者的信息一出,周易便主动加入。居民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是动态的,排班工作十分繁琐,如若沟通不畅可能会影响工作效率。周易主动站出来:“我可以,我家有打印机。”
协调工作看似简单,只需登记人名,分布在各个安排好的时间段里就行,其实不然。周易得核对每个人的时间,并对每名志愿者进行了解,天气太热,就尽量不安排年纪大的志愿者,而在清晨、中午等时段的志愿者,更是需要反复确认时间。
小区的志愿者快速增加,需要沟通协调的事也变得多起来。平日里,周易要上网课,在工作之余她就积极与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以及居民们沟通工作事项。“正常我们一个班是排三到四个人,但有时候也会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如果正巧没有网课,周易就自己穿上红马甲,“我了解每个岗位的人员安排,就能最快到达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