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分站来稿 > 厦门市 > 同安区
同安区委文明办志愿者甘于奉献 在抗疫一线发挥重要作用
http://wmf.fjsen.com 2021-10-11 17:19:48 黄文水 夏海滨 来源:文明风 责任编辑:康金山

同安两条专线接听现场,是政府和群众的沟通纽带。夏海滨 摄

文明风10月9日讯(通讯员 黄文水 夏海滨)两条专线,一端连着政府,一端连着百姓;号角吹响,数以万计的志愿者火速集结,投身抗疫一线;能打硬仗,虽然离开军营了,但他们本色不改,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在过去的25天里,同安区疫情防控救助热线和心理咨询热线、网格化的志愿者队伍和退役军人应急接送服务车队,在抗疫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他们不舍昼夜、全力战疫的故事,去认识一下同安区委文明办“文明三剑客”张荣森、林文足和蓝南泰。

搭建两条“空中通道” 24小时不间断接听

张荣森白天当“接线员”,夜晚当义务“接送员”。夏海滨 摄

9月13日,同安区区域管控专班宣传及心理疏导组紧急开通社会救助热线7131200和心理咨询7055885两条专线,面向85万同安群众,每天24小时不间断接听。两条专线汇聚民声,搭建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受理求医购药、生活物资保障、核酸检测、垃圾清运、其他问题等5个类别的求助。

为及时帮忙百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他们以晨报、午报、晚报方式,迅速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同安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并及时提交给各保障工作组,为决策和处置提供依据。“反映的问题层出不穷,针对比较集中的问题,我们一方面理清处理对策,一方面主动拓展服务,积极协助解决。”专线负责人、同安区文明创建事务中心主任张荣森说,从9月20日开始,求医问药的求助暴增,9月25日达到高峰,占来电量的近七成,他们主动联系蓝天救援队,最高峰时救援队一天送出80车物资、150趟药品,“队员们风餐露宿,无私无畏。群众拿到的药品和物资都来之不易,因为每一份物资都要经过多次转手才能送达。”

几天前,一名在酒店隔离的女士打电话求助,说她7岁的儿子因为隔离久了,出现了烦躁焦虑情绪。张荣森迅速将情况汇总上报,指挥部作出决定,号召全区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开展人文关怀。很快,一批儿童玩具、图书、鲜花、关爱卡等爱心物品送进隔离点,为孩子们、隔离人员送去精神慰藉。

专线还接到过不少误入同安的司机的求助,40多名司机面临生活物资短缺的状况。热线组及时将情况上报,有关部门很快就提出了优化解决方案,设置路口提示牌和劝导站等,确保国庆前误入滞留人员实现零新增,同时组织志愿者前往慰问滞留人员,送去各种生活物资。其中不少滞留人员还当起了志愿者,“我们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爱与温度,希望穿上红马甲,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滞留司机牛国新说。

白天当志愿“接线员”,夜晚当义务“接送员”。9月30日凌晨4点50分,刚刚睡下的张荣森接到一个求助电话,一名病人滞留医院门口4小时无法回去,“他衣衫单薄,在黑夜里瑟瑟发抖,说又冷又怕。”张荣森当即赶过去将他送到指定地点,当时天还没亮。连日来,张荣森下半夜一共开车接送了20多名求助者回家,“牺牲一点休息时间没关系,送他们回家义不容辞。”张荣森说。

在张荣森的带领下,许多接线员都自发为群众服务。比如来自翔安的高级教师郭文佳,他主动请缨当接线志愿者,接到群众求购慢性病、精神疾病等特殊药物后,他联系岛内对口医院将药开好,请岛内朋友送药到同安地界,再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开车送药。

【数据】

截至昨日,这两条专线开通了25天、600个小时,122名接线员累计接听了12551个电话。

不知疲倦的“红马甲”

一系列动员令出自他手

同安的一系列动员令都出自林文足之手。夏海滨 摄

蓝南泰正在接送病人回家。夏海滨 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岗位就是‘战位’,全员动员时刻准备。”9月13日,同安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令发出,短时间内,同安数以万计的志愿者火速集结,投身抗疫一线。

随着抗疫进程推进,《同安志愿者集结号》《志愿者决战令》《同安区志愿者防疫指南》《同安区防疫志愿服务“十严禁”》等一系列动员令、服务指南陆续发出,这些都出自同安区委文明办志愿者林文足之手。

“这座‘凭山俯海、观海望山’之城,走进来就是文化,走出去就是文明。”国庆节当天,《人文气韵 同安映秀》微视频在全网播放,展现了同安城区形象以及人民追求文明的“全民自觉”,为疫情下的同安注入了暖流。截至昨日,该视频的点击量高达50.5万人次。这一创新宣传的背后,也离不开林文足的默默付出。

一台电话、一部手机、一台电脑,身处后方的林文足每天在座位上工作十多个小时,渴了都来不及喝上一口水。他还负责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平均每天统计1万多名志愿者的服务动态,对接抗疫前方的需求,及时精准调度,保障核酸检测、抗疫物资等。其中,同安区实行全区防控网格化管理后,全区划分为725个网格,9月23日晚上,林文足连夜招募网格志愿者1460名,通宵达旦对接镇(街)、村(居),确保141个村(居)志愿者全部配备到位,责任到人。

【数据】

疫情发生后,同安区通过广泛动员,各镇(街)、村(居)、文明单位等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参与志愿者33.76万人次。

“无番号的志愿军”

为民服务暖百姓心房

昨天下午,一面写着“为民服务有担当,排忧解难暖心房”的锦旗送到同安双溪公园“攻坚克难最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队部,向坚守在此的20多名退役军人志愿者表示感谢。送锦旗的是志愿者苏璐琪的家人,几天前,璐琪的奶奶因肾结石疼痛难忍急需就医,退役军人志愿者背上老人家第一时间送到医院。见队员们十分辛苦,苏璐琪还自愿留下来给服务队做后勤。

“我们是一支没有番号的‘志愿军’,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该服务队队长、区委文明办志愿者蓝南泰说,半个多月来,队员们都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有时连睡觉时都不由自主地搂着手机,时刻准备着接受任务。“微信群派发任务,哪怕是凌晨两三点,任意一个任务都会在10秒内被抢光,大家拼的是手速,特别让人感动。”蓝南泰说,每天忙碌到半夜,一大早接任务,对队员们来说都是常态。

为看病返程人员或急重症病人提供接送服务,队员们夜以继日。10月4日下午,队员陈义皇接到任务,将一名3岁的幼儿送往医院。该幼儿打翻一碗刚出锅的汤圆,被大面积烫伤。“孩子痛苦地躺在妈妈的怀里,孩子妈妈心急如焚,时间就是生命。”陈义皇说,他6分钟内就把他们送到了医院。

10月2日,队员陈耀棕接到求助,一个孩子从2米多高的树上摔下,头部砸到井盖上,陷入昏迷。陈耀棕火速赶到,“孩子手脚瘫软,没有意识。他爸爸抱着他坐在车上。我叮嘱孩子的爸爸一定要不断呼唤,不能让孩子睡着。”陈耀棕说,经诊断,孩子是脑震荡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事后,孩子的爸爸悄悄在车内留下300元,我们发现后把钱还给了他。”

【数据】

截至10月6日,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20多辆车累计接送慢病患者和医疗器械等860单。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