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表演闽南童谣《勤俭是咱的传家宝》(马巷中心小学供图)
文明风9月27日讯(夏菁 洪党育 戴燕燕)“人生万事是开头难,从小认真到大汉。纽好人生的第一粒纽仔,脚踏实地一世人。”这是厦门市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的原创闽南童谣《纽纽仔》,字里行间透着做人的道理。
近年来,马巷中心小学通过学习童谣、吟诵童谣、展示童谣、创编童谣“四部曲”,不断探索“童谣育人、礼仪教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德育新实践,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文明之花绽放美丽校园。
创编传唱童谣
文化传承浸润心灵
“咱的生活真幸福,相招斗阵来惜福。一粒米、一滴汗,呷乎清气来光盘……”这首由马巷中心小学原创的闽南童谣《勤俭是咱的传家宝》,让孩子们在传唱中,将勤俭节约意识内化于心。
注重活动渗透,学校将传承闽南童谣与学科教学渗透、日常德育教育、主题班队会活动、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相互呼应,相互拓展。
学校还组织老师编写地方系列教材《咱厝的囝仔歌》、新编闽南童谣读本《纽纽仔》,开设地方课程,精心营造氛围。
马巷中心小学校长彭荣昌表示,在闽南童谣读本《纽纽仔》里,就有“过节真热闹”篇章,分别有《上元迎灯》《五月节》《博状元》《九月九》。例如,在孩子们念《博状元》时,老师就会讲述中秋博饼的由来,让孩子们体验博饼的乐趣,参与设计博饼手抄报等。
创编传唱童谣,让孩子们唱响“闽南童谣”,这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学校已成为全国特色教育学校、福建省特色文艺示范基地、厦门市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示范校园、翔安区闽南童谣创作基地,其中,孩子们表演的《纽纽仔》《勤俭是咱的传家宝》《博状元》均获厦门市海峡两岸读册歌电视大赛一等奖。
多措并举培养遵德守礼的学生(马巷中心小学供图)
弘扬中国礼仪
一言一行彰显文明
礼的教育是一个人的引导,从细微之处引导人们向善的方向转变,虽润物无声却强大有力。
学校注重礼仪教育,开学第一课为《礼由心生 而后成仪——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文明礼仪规范》,通过榜样示范、文明礼仪规范解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指导学生学好文明礼仪规范,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不仅如此,学校从举办开学礼、毕业礼,到举办《文明城市中国礼 我做学校代言人——2021第六届童心童礼少儿礼仪大赛马巷中心小学分赛区决赛》,无不都在弘扬中国礼仪文化、普及礼仪知识、传播文明理念。
学校还以“文明城市中国礼,我做学校代言人”为主题,让孩子们讲好中国礼仪故事,学好中国礼仪文化知识,展现中国礼仪之邦形象,培养塑造知礼节、行礼数、重品行的礼仪小公民。
“用爱心、恒心,让每个孩子在阳光下绽放精彩。”在马巷中心小学校长彭荣昌看来,以赛学礼,以赛传礼,通过礼仪大赛能让学生和老师、家长一起践行礼仪文化,传播礼仪精神,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礼仪小标兵。
此外,学校还通过图文结合的线上宣传和线下指导,规范着装之礼、问候之礼、红领巾佩戴之礼、坐姿站姿之礼,让学生的一言一行莫忘文明,使他们在这些正规的礼仪中体会到庄严与严肃,使尊礼、守礼、敬礼的思想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田。
礼仪课堂(马巷中心小学供图)
开设家长课堂
亲子教育促礼仪培养
学礼仪能让孩子们守规矩、重品行、长智慧,而规矩意识也还需要从家庭开始。
马巷中心小学通过开设家长教育网上课堂,每周在公众号推出闽南童谣纽扣课堂、红领巾学党史纽扣课堂,用“小手拉大手”“亲子共成长”的方式一起学习。
学校党总支还组织党员老师参加“讲党史、悟思想——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翔安区理论宣讲轻骑兵进基层宣讲活动。在多场入村居、社区、学校的宣讲中,都有学校创编的关于爱国教育、文明知识、抗疫宣传等闽南童谣。
“雷锋精神鼓舞人,爱做革命的螺丝钉。叨位需要叨位钉,小小的钉,革命的岗,拢叨站好自己的岗。”马巷中心小学校长彭荣昌与副校长戴燕燕共同创作闽南童谣《钉钉子》,用接地气的形式,告诉孩子与家长,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要有“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个缩影,马巷中心小学一直在尝试以闽南童谣促进行为习惯养成、施行礼仪教育,多措并举培养遵德守礼的学生,努力为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
沐浴着精神文明建设的阳光雨露,孩子们茁壮成长、热心公益,学校也先后获评福建省教育科研基地校、福建省劳动教育基地校、厦门市文明校园、厦门市绿色学校、厦门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