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萍(右一)一家在大宅社区出入口执勤。(翔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九月的厦门,气温仍居高不下。连日来,居家“静生活”成为厦门人的“主旋律”,但在翔安,有一群人天天朝外跑,他们有的手持小喇叭进行疫情防控宣传;有的在社区出入口,对进出人员逐一登记、体温监测;有的出现在每一次核酸采样现场,为居民录入信息……
在翔安的角角落落,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百姓,全民一心,不畏酷暑、不辞辛劳地奔走在疫情防控一线,蓝色隔离衣、红色志愿者马甲、普通便装构成守护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爱和担当守护这座城。
一呼九应 一家10个志愿者
作为翔安香山街道大宅社区工作人员,疫情发生以来,陈玉萍没有休息过一天。她每天都要拨打电话排查所包组村民健康码情况及核酸检测情况,还要组织志愿者,参与核酸检测和社区两个主要路口执勤工作。
“首日开启卡口执勤时,我回家的时候提了一嘴,说需要志愿者,没想到‘一呼九应’,加上我娘家出了10个志愿者。”陈玉萍告诉记者,自从大宅社区开展闭环式管理后,社区两个出入口需要12个志愿者轮岗。
“当我忙着招募志愿者工作时,我父亲第一个报名支持,还让我随便排班,什么时间段都可以。”父亲的支持让陈玉萍工作越来越有劲。看着父亲率先垂范,陈玉萍的哥哥、嫂子、妹妹、叔叔、婶婶、堂妹、堂弟、堂弟媳也陆续加入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你累不累,要不你先回去休息。”9月20日,在翔安区第三轮核酸采样现场,陈玉萍的嫂子顶着高温,额头直冒汗,但仍坚持和家人们坚持到最后。“我不累,看医护人员都没喊累。”陈玉萍的嫂子说。
“玉萍很有责任感,我看他们都全家总动员了。”队伍中几名居民看着协助维持现场秩序的陈玉萍一家,交口称赞。
董毓毓(左二)为一线工作人员购买冷饮降暑。(翔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携带幼子 守护繁星基地
“你怎么现在吃饭?中午没吃饱?”“没有,这是我今天第一餐,早上忙得也没胃口吃。”9月30日下午四点半,在翔安区内厝镇黄厝村核酸采样点,董毓毓正准备泡一包重庆小面。
疫情发生以来,她一直带着儿子“守”在黄厝村繁星基地。吃住都在这里,他们还在附近租了房子。“这里需要人帮忙,我也不想和孩子分开,索性就带过来一起‘驻扎’在这儿了。”董毓毓是翔安繁星支家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核酸采样那几天,她主动联系村里一家奶茶店,自掏腰包买了100多杯水果茶和奶茶给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解暑。
此外,董毓毓还协助入驻黄厝村的艺术家办理入村通行证、参与日常消杀工作等。认真负责的董毓毓总是闲不下来。“妈妈,你有什么忙不过来的,可以交给我。”虽然忙碌,但8岁的儿子小叮当俨然锻炼成了小男子汉,这让她一点儿不觉得累。
夫妻上阵 耐心帮助老人
潘志平是翔安舫山小学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也是卖二手车的老板,这几天因疫情影响,他不再带客户看车、试车,而是通过电话、微信聊生意,客户看图、看视频满意后,直接到指定地点提车。
“我们都是诚信经营,跟客户说明真实车况,生意还可以。”潘志平线上卖二手车,线下就拉着妻子黄桂英到马巷公园志愿驿站、后滨社区核酸采样点做志愿服务。
在帮助村民完成核酸检测预登记时,有的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有的老人听力、视力存在问题,潘志平和妻子黄桂英都耐心指导,一字一句向老人说明相关操作,帮助老人做好登记工作。他说:“我们都是翔安本地人,跟老人家用闽南话耐心沟通,解释清楚情况,大多数人都会配合的。”
除了为现场老人答疑,潘志平夫妻俩还为核酸采样现场医护人员“减负”,不时给穿着防护服战高温的医护人员递水、放冰,为他们带去些许凉意。
连夜奋战的谢跃辉,靠着墙柱休息。蔡建东 摄
特写
“别惊动他,让他睡会儿”
“别打扰他,别惊动他——让他睡会儿,让他睡会儿;他不需要你喧哗的掌声,也不需要蝉鸣的歌颂——让他睡会儿,让他睡会儿,梦里有清茶淡饭,梦里有休憩林荫……”
这是翔安区香山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志雄9月20日发的朋友圈,他说的是香山街道综治办负责人谢跃辉。图片中,瘦瘦的他倚靠着墙柱,闭目养神。两鬓斑白的他,一脸倦态,看着让人心疼。
“他昨晚没睡,一直在这里忙活,让他多睡会儿吧。”没眯一会儿,听到身边有声音,谢跃辉随即起身,连连说道:“不好意思,有点累,打盹了。”
作为吕塘社区包村工作组组长,谢跃辉给社区居民的印象,就是话不多,但活儿干得不少。
9月12日,谢跃辉和街道所有基层干部就奔赴各社区,一头扎进基层随时待命,即便在中秋月圆时,仍坚守在抗疫一线。
9月20日0时许,刚准备躺下休息的谢跃辉接到紧急通知,当天上午9时启动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需提前做好准备。凌晨1点多,谢跃辉和工作组其他成员立即赶赴吕塘社区做准备。
“我们负责的社区承担着街道橙码居民核酸采样工作,绿码和橙码通道不同,需提前改造现场、调试设备等。”香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领安告诉记者,由于志愿者是流动的,他们还得紧急调配人员。“一直忙到天快亮,我看跃辉还在社区等检测物资,肯定没怎么休息。”陈领安告诉记者,物资送达后,谢跃辉又忙着整理、分拆等工作,细致又专心。
“请亮码!先登记!一米线!别聚集!”9月20日上午,忙碌了一晚上的谢跃辉又拿着小喇叭出现在采样点,指挥参加核酸检测的群众有序入场。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正所谓“乡镇干部在一线,一根针引千条线”,在疫情防控期间,翔安有众多像谢跃辉一样的基层干部闻令而动,他们有压力,有责任,冲在疫情防控一线,精密布控各个基层村居闭环管理,全力织牢防控网络。(海西晨报记者 陈晓青 通讯员 叶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