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宁德8月16日讯(本网记者 吴文伟)日前,记者来到福安赛岐镇,只见干净宽敞的道路四通八达,路旁的巷弄内,几栋彩色立面的楼房整齐排列。缤纷的墙面上,张贴着“仁、义、礼、智、孝”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行为准则,文明的踪迹随处可见。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宜居、文明和谐的新城镇,正张开怀抱欢迎着到此前来的人们。
近年来,福安赛岐镇立足辖区内的社区“小窗口”,将志愿服务力量纳入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融纠纷调解、环境整治、爱老敬老等多方面于一体,打造出了一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明实践城镇名片,让“邻里一家亲”的文明意识,在社区内蔚然成风,透过“小窗口”折射出新时代文明实践“大主题”。
赛岐镇虹桥社区。
赛岐镇万寿社区。
环境整治
脏乱社区开启美颜模式
据悉,坐落于福安市赛岐镇钟山脚下的万寿社区、虹桥社区,新旧街区交错,商住人口密集。其中,钟山西路路段更有赛岐人民的“菜篮子”——亨利市场,车水马龙,十分繁华。然而在繁华的地理位置背后,这里昔日的卫生情况却不甚理想。
万寿社区居委会主任钟春明告诉记者,一是商户的环境意识还未建立,存在着摊位占道经营、门前屋后乱丢垃圾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二是由于社区内水利系统过于老旧,导致路面时常残留污水,路旁的水沟臭气熏天,影响道路清洁。
志愿者清理道路垃圾。
为保证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社区整合了党员、社区干部、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冲在整治工作的最前线,定期组织人员深入一线对周边商户展开宣讲,对占道经营、垃圾未清理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让环境意识落地生根。
同时,对于老旧的水利系统,这一社区内的“老大难”问题。志愿者队伍更是在党委政府、社区骨干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下,筹集到了20余万元,从2016年开始陆续对社区内的水利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多年过去,随着一张张水利管网的铺设,曾经让人掩鼻的臭水沟正在社区内慢慢消失。
在社区的常态化努力下,现在钟山西路路段上,路面上的垃圾少了,摆摊的位置更井然有序了,环境变干净了。更重要的是,居民的环境意识建立起来了。“现在路上没有污水排放,大家都能把垃圾自觉扔进垃圾桶。感觉舒服多了……”谈起整治后全面提升的人居环境,万寿社区的居民纷纷点赞。
水利管道铺设。
睦邻友好
寓情于理化解矛盾纠纷
“大家先冷静下来,今天我们到这里,就是希望双方能坐下来好好聊一聊,看要怎么把这个事情解决。”这是出现在万寿社区内居民纠纷调解现场的一幕。日前,社区内一对平时楼上楼下的邻居,因为楼道堆物的问题,产生了矛盾纠纷,双方各执己见,争吵不休。
为及时避免矛盾激化,万寿社区支部书记黄少清、居委会主任钟春明率志愿者组成纠纷调解小队,及时介入稳住局面,并在倾听矛盾双方意见,充分梳理事态走向的情况下,在双方之间架起了沟通和解的桥梁,促使双方达成协商,最终将矛盾顺利化解。
邻里纠纷调解。
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是居民矛盾纠纷最集中的“治理难点”。虹桥、万寿社区平日邻里间的家长里短、龃龉口舌,稍有不慎便会转变成摩擦纠纷。对此,由志愿者们组成的“调解小队”便成为了化解纠纷的中坚力量。他们倾听矛盾,理性分析,以一个又一个兼顾“法理”和“人情”的调解方案,让和睦的邻里氛围在社区内蔓延开来。
“这也是我们更希望看到的。”钟春明表示,每调解完一起纠纷,除了促使当事双方和解,矛盾顺利化解,调解小队更希望把“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文明之风传递到群众心中。“当然现在情况已经有所好转,纠纷的数量也在慢慢减少。如果有一天,作为纠纷调解员,我能在这个岗位上‘下岗’,那就更好了!”钟春明笑着说。
集聚力量
志愿服务补齐民生短板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今年的端午节期间,在万寿社区的组织牵头下,社区内的老人和文艺志愿者们边唱红歌、边包粽子,共度端午佳节。歌声、乐声、笑声,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好不热闹。
“以前自个一个人在家,也没人说个话,孤独得很呀。现在通过社区内组织的活动,让我们这些老人可以凑到一起说说话、唱唱歌,真是太好了。”老人喜悦的言语之间,笑容已不经意间在脸上绽放。
端午包粽子活动。
据赛岐镇虹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王孟容介绍,为满足社区内老年群体的精神层面需求,社区时常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丰富老人的退休生活。如收集福安地方节目资源,邀请老人共同观看,在亲切的乡音之中,有效解决了不懂普通话的老年人文化资源匮乏的问题;又如开展棋牌竞赛活动,大家聚在一起以棋会友、以比赛促交流,拉近彼此间的距离。
而在虹桥社区,端午节前夕,志愿者队伍则拿着粽子等慰问品,上门慰问看望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低保户、贫困户,与他们话家常、聊近况,力所能及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就业务工、发展生产等实际问题。据悉,社区内每年开展走访慰问60余次,送上慰问物资价值近2万元,让关怀的温暖在社区里弥漫。
“千万不要小瞧这些志愿者们,正是有了他们一次又一次的付出,社区的面貌才得到了改善。”钟春明回忆道,万寿社区的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2年,历经多年发展,队伍人数已由最初的十几人壮大到四十几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已有70岁。而背后的志愿服务精神,也如队伍的规模一般,薪火相传,不断壮大,在社区之中生根发芽,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书写下真切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