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首页 > 地方巡礼 > 龙岩
龙岩民间救援力量在河南的7天7夜为万千家庭送去光明!
http://wmf.fjsen.com 2021-08-09 10:49:56 来源: 龙岩文明网 责任编辑:康金山

7月29日,龙岩市支援河南的40多名志愿者返回龙岩,市民拉起条幅,拿着鲜花,热烈欢迎救援勇士回家。

风雨面前我们一起扛!得知河南遭遇洪水险情后,7月20日起,龙岩蓝天、曙光、龙津等7支民间救援队伍主动请战,连日来辗转河南多地,克服种种困难,从险境中救出受灾群众4000多人。29日,6支救援队返回龙岩,也带回了他们在河南7天7夜的救援故事。

义无反顾地去 长途跋涉后立即投入救援

“洪水不等人,马上出发!”7月20日,接到省队的通知后,龙岩蓝天救援队林文辉、苏银涛、章伟骥快速集结,连夜奔向河南。“本来长途跋涉后要休整一晚的,可是哪里坐得住,到处都是积水,到处都有人等着我们援救,必须赶时间啊……”林文辉回忆道,21日下午5点多,一抵达郑州驻地,他们就展开了救援。

同样义无反顾的,还有多位志愿者。“去不去郑州?”“去!”“马上走!”7月22日晚上10点,看着新闻里河南灾情越来越严重,武平“90后”志愿者钟晓飞坐不住了,他打电话给好友温正明。仅仅半个小时,他们集结了4人,装好摩托艇、冲锋舟便向河南出发。一天后,龙岩、连城连南、武平、长汀等蓝天救援队,还有龙岩、漳平曙光救援队,新罗龙津救援队也紧急出发增援。

7月23日晚上,6支救援队抵达河南,连夜开始了马不停蹄的救援。此后几天时间里,救援人员辗转郑州、新乡、卫辉、浚县、巩义等数地,几乎昼夜无休。林文辉说,救援的前几天,队员们一天睡不到4个小时。

拼尽全力地救 转运受困群众4000多人

一片汪洋之中,冲锋舟、摩托艇是仅有的交通救援工具。但高强度的水中作业,救援队自带的摩托艇、冲锋舟等装备受损严重,还多次面临无处加油的困境。

24日,救援第二天,漳平曙光救援小队就在转运群众的过程中突遇摩托艇动力故障。

“当时我们刚送完物资返程,转运了锦绣城小区的6名受困群众,谁知刚走十几米,动力就坏掉了,我们让群众坐在船里,队员都跳到水里,一个人前面拉,两个人在后面推,就这样逆着水走了2公里,走了1个多小时。”张文伟回忆,当天水很深,有很多淤泥,队员们就用人力的方式转运了群众200多人。

一次,林文辉和队员们在卫辉中牟附近送物资,突然一个灾民哭着过来求援:“两个老人被困3天了,因患糖尿病急需打胰岛素,但由于房子隐蔽,手机又没电了,一直没等到救援。”林文辉赶到灾民家中时,老人身体已很虚弱。此时水流湍急,周围有木板、铁皮等障碍物,救生艇无法稳定地接近老人。林文辉与何智小心翼翼地背着老人在水中走了一段,最后在队友的帮助下将老人成功转移到了医院。

最辛苦的是7月26日。卫辉市市区街上快速猛涨的水,漫进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院断水断电,上千名住院病患亟待转移。龙岩驰援的多支救援队赶到现场,一边安抚群众情绪,一边安排伤患、老人、孩子优先转移。

这一天,他们从凌晨一直忙到深夜。救援队员们疲惫不堪,却只能随地躺一躺、坐一坐。长时间泡在水里,救援队员们的衣服没有一件是干的,双手被磨得通红起泡,脸和脖子被晒得脱皮,双脚浸泡得发白肿胀,险些没了知觉。

但救援队员钟新明说:“看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安全转移,听到一次又一次真诚的感谢,我们都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据不完全统计,自7月21日开展救援以来,龙岩7支救援队和志愿者累计安全转移受困群众4000多人,为巩义米河、新中及洛阳偃师等100多个村庄提供了应急电源。

收获太多感动 不辱使命平安返回

灾难面前,人心互暖。

“当一项救援任务结束时,路边的群众自发为我们鼓掌,竖起大拇指连说‘谢谢你们’,这时我们身上的一切疲惫就消失了。”连城连南蓝天救援队曾祥明感慨地说,“这些天,我们亲眼所见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纷纷奔赴灾区,共同努力将灾难伤害减到最小,我们真的很感动,我们的祖国真的非常强大。”

这样的感动远不止一次。龙岩蓝天救援队恽建森说,在河南,被问最多的是“你们吃饭了吗?”“要不要喝水?”,当地的群众经常为救援人员送水、送面包,店铺无论大小,都挂着“本店为救援队免费提供食宿”的横幅。队员们买东西,也常常遇到要为他们免单的老板。有几次扫码付款时,老板特意把二维码藏起来,无论如何劝说都拒绝收款。

“我们的身体是疲惫的,精神上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欣慰和满足。”新罗龙津救援队队长“红日”说,成功转移了受灾群众,队员们一个不少的平安返回,大家不辱使命。

记者了解到,驰援河南的救援人员,年龄从“70后”到“90后”不等。他们所在的蓝天、曙光、龙津等救援队,是民间纯公益紧急救援机构。队员们的身份很普通,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也有开店铺的个体户。平日里,他们置身于市井中,险情一旦发生,他们就是专业的救援人员。多年来,他们曾多次参加一线救灾救援活动。(闽西日报记者 刘玉荣)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