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了《福州宣言》,重申世界遗产保护和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以及携手努力、共同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在福州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要求以举办世界遗产大会为契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全方位展示我国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历史性成就,让世界遗产成为文明对话的桥梁纽带。(2021年7月18日人民网)
从文化交流会中了解历史故事,从个体旧物中感应民族情怀。当今世界,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中国福建福州举办。对外,这是一个千年古国向世界展示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对内,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加深民众对世界遗产文化的了解和家乡的热爱。在新征程中,我们要进一步推动建成文化强国,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
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里不来文化的滋养。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理念越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就越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本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举办是机遇,也是考验;不仅能进一步扩大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影响,还有助于汇集国际权威专业机构和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为文脉传承的可持续和下一步申遗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中华文化遗产从“保下来”到“活起来”,在文脉传承中不断涵养中国自信。第44届世遗大会首次以在线形式审议世界遗产议题,大会践行“人文世遗”理念,突出“数字世遗”特色,展示“绿色世遗”魅力。在三坊七巷沉浸式演出的《寻梦·坊巷》,向全球来宾展示福州的动人魅力;在东南沿海的“弹丸小岛”厦门鼓浪屿,其为“地标”的八卦楼成为一颗明珠,辉映着新时代的璀璨光芒;泉州府文庙附近的金鱼巷口,“古城南音阁”的公益演出准时开场,为文化遗产注入源头活水,让文脉之“泉”汩汩长流。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通过申遗工作不断深入,中国自然和文化保护进入崭新阶段,申报项目的整体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遗产内涵进一步丰富,并有力地推动了世界遗产保护国际合作。如今,社会各界对世界遗产的关注度、支持度、参与度、保护力度逐步提高,承载着中华民族文明“根”与“魂”的文化瑰宝,也正在反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鼓楼区委文明办 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