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员为参观人员深入讲解永泰家风家训 永泰县文明办供图
文明风7月15日讯(通讯员 何丽钦)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永泰县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因地制宜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通过阵地建设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为群众办实事 文明实践不打烊
永泰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的建设上,严格按照“群众需要什么,就实践什么;群众需求在哪,志愿服务就覆盖到哪”的总体思路,通过整合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形成固定的实践场所,配套完善活动设施,按照有阵地、有制度、有活动、有服务的思路标准打造,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建成融合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便民基层综合平台,突出文明实践功能,实现“一站多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地促进了新时代文明新风在樟城大地落地生根。
目前,全县现已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共301个,其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1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7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7个,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地全覆盖。
人居环境大整治 乡村颜值靓起来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建设中,永泰县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融入到巩固文明城市创建和提升人居环境中,紧紧围绕“宜居住、宜生产、宜生活”的建设要求,强化措施,完善村规民约,狠抓乡风文明建设,全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生态文明美丽新农村。
“我们整个村百分之百地完成了厕所革命,目前已经拆了313口的旱厕,零搭拆了将近一万平方米,同时,四个片区都分别聘请了保洁员,来保证乡村环境的整洁。”洋中村支部书记倪成玉说道。“要想奔小康,厕所算一桩。”过去的旱厕,夏天苍蝇成群、臭气熏天,如今,旱厕在洋中村已经成为过去式。近年,洋中村先后拆除了村内313个旱厕,平整场地予以复耕或复绿。同时,还建设了两个公共厕所,并配有专人管护。多措并举之下,洋中村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得到了巩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洋中村还趁热打铁,启动美丽庭院建设,引导村民自主装饰农家庭院,鼓励房前屋后“微田园”建设。如今,村内脏、乱、差的状况得到有效治理。宽阔整洁的水泥路、干净靓丽的农家小院、设施完善的休闲公园等乡村美景在洋中村随处可见。而这样的村,只是永泰县255个行政村中的一个缩影,走进永泰县的各村各镇,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村到户,一栋栋小洋楼整齐划一,一幅幅墙体彩绘生动引人,一盏盏路灯昂然挺立,俨然一幅秀美动人的山村风景画。
孝义传统广流传 文明家风永传承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走进同安镇文漈村,寓涵丰富、主题鲜明的家风家训随处可见,成为一道靓丽的美德风景线。文漈村在提升村庄“颜值”的同时,不断挖掘传统家训文化内涵,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引领群众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的提升,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风正则行得正,家风淳则风气淳。近年来,永泰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评选先进典型、用好活动阵地、开展家风建设主题活动等多项举措,深化文明家庭建设。于2019年8月揭牌开馆的永泰县家风家训馆,标志着永泰县加强家风建设、弘扬传统文化有了新的重要阵地,永泰县充分利用家风家训馆这一平台,传播各个历史时期优秀人物典型事迹与其家风家训,让群众感受到“忠信立本、耕读传家、孝悌敦伦、仁义为怀、廉勤经世”等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永泰还组建县级专业宣讲团,打造“道德讲坛”“榕树下讲堂”“柳丝讲坛”“庄寨里听党说”等特色宣讲阵地,运用山歌、闽剧、快板、原创音乐史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永泰红色故事、家风故事。开展推荐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活动、文明家庭等,用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积极向上级推荐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以良好家风促党风、带政风、正社风,在全社会营造了文明向上、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目前,全县有“中国好人”5人,“福建好人”12人,省级文明家庭3户,市级道德模范6人。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在永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润物细无声”地把新思想、新政策、新风尚送到了群众身边,浸润群众心田,形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永泰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