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翔安红色记忆连环画。(翔安一实小供图)
文明风7月12日讯(夏菁 童心悦 陈丽菊)花圃草地德育墙、校园雕塑宣传栏、文化走廊艺术角……走入厦门市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以下简称“翔安一实小”)的校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宣传广告随处可见,文明礼让、志愿服务等一幕幕暖心的画面不断映入眼帘。
近年来,翔安一实小在文明校园创建的过程中,打造面向师生、家长和社区的融合教育架构体系,让教育真正落地扎根、润泽生命,在探寻文明校园创建的新路径的同时,成就孩子的人生梦想。
加强德育建设 夯实基础保障
德育实践取得成效的关键取决于师资队伍力量。该校组建了以骨干班主任和德育教师为主的生命教育工作坊,定期举行德育培训、沙龙、故事和对话等活动,每月还定期举行两次梧桐教师成长读书会,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融合教育服务职能,确保德育课程体系有序开展。
“学校还不断加强少先队小干部培养,夯实服务保障。”翔安一实小学副校长刘松华表示少先队工作是在校园督导工作中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培育了一批批“凤凰少年”“凤凰礼仪队”“凤凰督导员”“凤凰志愿团”,在“凤凰学子乐争章”“凤凰学子爱劳动”等实践课程和活动中培育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成长意识,不断夯实融合教育的服务体系。
平时,师生们积极参与家园洁净、文明督导、垃圾分类、爱心捐助等志愿活动,开展网络文明志愿者活动,自上而下,凝聚全校力量参与文明校园创建工作,让文明之花盛开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如今,学校已形成“乐于奉献 和谐共赢”的校风、“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的教风以及“崇美善行 超越创新”之学风,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翔安一实小供图)
扩展课程内容 搭建教育平台
课程是教育落地的根基。该校将融合教育理念融入各科教学,有机渗透五育,有力提升了教育的实效。其中,校园心理剧围绕当前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示范作用,在校园内更广泛地预防、疏导、教育学生。
刘松华表示,在全面落实基础性课程的基础上,在核心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学校还设置以“凤凰练翅”为主题的个性化“七彩周三”社团课程,共开设有校级社团30个、年级社团35个,涵盖了体育、科技、语言、艺术等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起,全校学生实行走班上课,做到学生全覆盖、人人有社团,为有梦想的孩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学校还开展文明小白鹭、争做美德少年、童心向党、清明祭英烈、向国旗敬礼、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优秀童谣传唱、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和践行抽象的道德观念。
今年,该校还全面启动“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们在操场上伴随着音乐,欢快地跳起啦啦操、绳梯操、跳绳、跑操等,在操场上展示自信、活泼、勇敢和阳光的精神风貌。
走进翔安特教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翔安一实小供图)
构建社会大课堂 延伸教育范畴
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社区则为教育提供了更广大的舞台。
去年9月起,该校组织走进翔安区洪淋湖社区,开展社区周末九点钟课堂志愿服务活动,以趣味、好玩的互动课程,丰富社区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同时,他们还走进翔安特教校,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吹拉弹唱才艺展示、手工扎染艺术创作、劳动基地体验实践,让爱心融于内心,给特殊孩子带去质朴的关爱,帮助他们架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
寒暑假期,该校定期开展“趴趴走快乐践行文明路”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们走进科技馆、博物馆,探秘科技,游历人文;走进闽南古渔港澳头村、千年古村落黄厝村,探寻本土文化与当代艺术相融合的翔安“美丽厝边”。
近年来,该校先后获评“厦门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厦门市文明校园”“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校园”“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学校”等荣誉。
融合教育是架构,润泽生命是目的。未来,该校将继续加强融合教育改革研究,整合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渠道,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打造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网络,使学校发展为赋能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的文明校园。